篇一 家園協(xié)作提升幼兒心理彈性的實踐研究的課題開題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心理彈性(psychology resilience 也譯作心理抗逆力,心理復原力),是近年來心理健康領域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所謂心理彈性,是指在遭遇逆境時,有助于個體良好適應不利環(huán)境的保護性因素。也就是使個體在逆境中恢復,或正確面對逆境,保護心理健康不受損害的機制。所以,在現代人生活工作壓力日益加大,心理健康問題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的背景下,心理彈性的研究顯得有極其重要。
兒童心理彈性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werner、rutter和garmezy等研究者發(fā)現,有些兒童在極其不利的生活條件中,也能得到較好的發(fā)展,其心理功能和適應水平甚至超出了正常環(huán)境中的兒童。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這些兒童心理機制中存在一種保護力的原因,這種保護力也即是心理彈性。在此后的研究中,研究者們探索了導致兒童心理彈性的一些有利因素(保護性因素),如遺傳、個體的計劃性、情緒與人格特點、對環(huán)境的認知與評價等。
在已有的研究中,研究者們也對導致兒童不利生活環(huán)境的因素進行了探討,如惡劣的家庭關系、經濟條件、生理疾病等。研究者們將這類與保護性因素相反的因素稱為危險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心理彈性產生作用(即保護性因素戰(zhàn)勝危險因素)的假設機制,也進行了少部分驗證這些機制的實證研究,取得了不少有價值的成果。
從上述研究現狀可以看出,一方面,心理彈性的研究符合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取向,亦與現代社會中人們越來越關注心理健康、心理生活質量的潮流相一致,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特別是兒童心理彈性的研究,能在個體發(fā)展的早期就能了解到心理健康問題發(fā)生原因與保護性機制,從而使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能夠有針對性地放大保護性機制,主動抑制兒童生活環(huán)境中對心理健康有害的因素,增進兒童心理健康水平。但另一方面,雖然心理彈性的研究對個體心理健康意義重大,但已有的研究大多只停留在理論層面和心理機制的層面,缺少指導實踐的、操作性強的提升心理彈性的方法與技術。
二、選題的意義
本研究擬從現有的心理彈性的有關概念、理論出發(fā),探索通過家園協(xié)作的途徑,提升幼兒心理彈性水平的策略、方法和技術,并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具體實施。這一選題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實踐和理論兩個方面:
在實踐方面,根據對我園幼兒家庭狀況與生活環(huán)境的了解,確實有少部分幼兒的生活環(huán)境(主要是家庭生活環(huán)境)中存在有不利于健康發(fā)展的因素,如父母離異、家庭經濟困難、家長教育理念與方法不當等。本課題探索家園協(xié)作提升幼兒心理彈性的途徑與方法,能增進這部分幼兒的心理耐受力,促進其心理健康發(fā)展,當然,對于生活環(huán)境中并無明顯的不利因素的多數幼兒,提升心理彈性水平也能起到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在理論方面,本課題研究的主題是提出并驗證提升兒童心理彈性的原則、方法與策略,在以往的這一研究領域中較少涉及。通過本課題的實踐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兒童心理彈性研究中實踐操作研究較少的不足,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的完善與發(fā)展提供啟發(fā)。
三、研究目標與內容
1.研究目標
通過理論研究,提出通過家園協(xié)作提升幼兒心理彈性的策略、方法與技術,并得到驗證結果;通過實踐研究,使本園幼兒心理彈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2.研究內容
(1)國內外兒童心理彈性的現狀綜述。通過文獻查找與分析完成。
(2)調查本園幼兒生活環(huán)境狀況與心理彈性水平。通過調查走訪與自編問卷測試完成。
(3)構建提升幼兒心理彈性水平的原則、策略與方法。通過前兩項研究內容的成果的運用,在有關專家指導下完成。
(4)運用提升幼兒心理彈性水平的原則、策略與方法進行實踐研究。通過家園協(xié)作,在幼兒教育實踐中完成。
四、研究方法與過程
1.研究方法
(1)文獻法:通過文獻法,獲得有關兒童心理彈性研究的有關資料,把握這一領域研究的現狀與特點。
(2)問卷調查法:通過自編問卷,對幼兒心理彈性水平進行調查。
(3)實踐研究法:在家園協(xié)作的實踐中運用提升幼兒心理彈性水平的原則、策略與方法,
2.研究過程
(1)第一階段(2023.1—2023.4):資料準備。通過文獻檢索,建立本課題研究的資料庫,并組織課題組人員學習與總結。
(2)第二階段(2023.5—2023.6):測量工具準備與前測。根據已有的心理彈性的理論與有關測量工具,制作適合幼兒及家長的《心理彈性問卷》用于研究的前測。
(3)第三階段(2023.7—2023.8):構建家園協(xié)作,提升兒童心理彈性水平的原則、策略與方法。根據本園幼兒心理彈性調查結果,參考有關資料,構建有關提升的原則、策略與方法,并邀請有關專家對策略與方法進行預評,保證有效性。
(4)第四階段(2023.9—2023.10):提升策略實施。在家園協(xié)作中實施提升幼兒心理彈性水平和策略與方法。
(5)第五階段(2023.11—2023.12):實施效果評估。通過《心理彈性問卷》的施測并與前測對照,評估策略與方法的實施效果。
(6)第六階段(2023.1—2023.6):總結、撰寫研究報告、結題。
五、研究過程調控與管理措施
1、課題的推進方式
根據課題的研究方案循序漸進的開展實踐研究工作
2、過程管理措施
(1)、重視對課題研究過程中資料的積累
(2)、每階段進行課題組研究討論
(3)、進行課題的階段總結
3、實施策略
(1)、課題實施前對教師進行培訓
(2)、課題研究與日常教育教學活動整合起來,教科研結合開展研究工作
4、課題運作中需要把握的幾個環(huán)節(jié)
(1)、把握課題的研究方向,是否圍繞課題目標賀要解決的問題在探索;
(2)、定期進行交流很討論,及時總結經驗和發(fā)現問題;
(3)、強化階段成果意識,及時總結,利用必要的活動推進研究,對提高研究質量和成果水平有好處。
5、課題活動制度
(1)、定期與不定期交流,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課題實施的推進研討。
(2)、利用科研網上的課題檔案袋,做好研究資料的積累。
六、預期最終的成果
1.論文:兒童心理彈性研究的新進展
2.自編問卷《幼兒心理彈性問卷》
篇二 幼兒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
學 號:
姓 名:專 業(yè): 學前教育
年 級: 5年制10級
學 院: 學前教育學院
完成日期: 20xx年1月14日
指導教師: 王麗嬌
目錄
前言--------------------------------------------------------------------------------1
一、問題的提出----------------------------------------------------------------- 1
二、調查對象與方法-----------------------------------------------------------2
(一)調查對象----------------------------------------------------------------2
(二)調查方法------------------------------------------------------------------2
(三)調查內容--------------------------------------------------------------------2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3
(一)討論-----------------------------------------------------------------------3
(二)小結-----------------------------------------------------------------------7
前言:
幼兒間的同伴交往是指幼兒在集體中,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種平等、獨立、自愿結合、互助互惠橫向的友好關系。同伴關系是人際交往的重要組成,通過這種同伴交往所形成的同伴關系與同伴經驗是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一種需要,對社會性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幼兒階段孩子就已表現出交往能力的差異。對幼兒來說,進入幼兒園后生活中最經常、最主要的接觸者就是同伴。良好的同伴關系是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精神環(huán)境,有利于他們形成自尊、自信、活潑開朗的性格,有利于促進其社會化及心智的發(fā)展。幼兒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兒社會化的重要內容,是幼兒最重要的社會交往能力之一。它有利于幼兒擺脫自我中心,增強幼兒的情感支持,促進其親社會行為、社會交往能力、社會認知等方面的發(fā)展。
本文通過對中班教師進行調查,從中了解現在的教師對于幼兒交往情況的關注程度,對于幼兒交往中產生的問題是否能及時的發(fā)現并解決問題。幼兒同伴交往是幼兒期重要的一個發(fā)展階段,是為未來形成良好的親社會行為、社會交往能力、社會認知一個奠基階段。因此這是需要教師的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同伴交往環(huán)境,而這需要教師的細心觀察與指導。
一、問題的提出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把學習初步的交往列為教育的內容和要求。可見,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能力顯得多么的重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同伴關系,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賴感,這有利于對幼兒的人際交往教育系統(tǒng)的開展下去。當代幼兒不僅要有高智商的頭腦、健康的身體,更要有適應現代化社會發(fā)展所需的交往能力。美國心理學家卡耐認為:
“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際關系?!彼?,形成幼兒良好的同伴關系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目標。
而幼兒園是孩子孩子學習知識、能力、品德與交往最重要的一個場所,而這些都是在教師的精心安排下一步步成為孩子的內在品質。幼兒園中的社會領域教育具有潛移默化性,教師作為課程實施者、與幼兒交往和互動過程中的細心觀察與關注,對幼兒的社會行為發(fā)展發(fā)揮著重要的影響.現在的幼兒受許多外界因素的干擾,影響了其正常的同伴交往。教師對于幼兒的交往情況給予的關注,并通過幼兒的交往情況發(fā)現幼兒的交往問題與心理問題并及時給予幫助與指導。教師對的關注與指導,往往能影響幼兒為來的社會發(fā)展。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一)調查對象:120位中班教師
(二)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法
(三)調查內容:教師對中班幼兒同伴交往情況關注程度,共20個題目。其中包括
(一)對于交往的方式上的關注程度
第1題 觀察幼兒主動把自己介紹給新伙伴
第2題觀察幼兒使用微笑、揮手、點頭等體態(tài)語
第3題 觀察經常一個人獨自呆著的幼兒
第8題經常觀察幼兒的交往語言嗎
(二)在活動時對于幼兒交往的關注程度
第5題 在活動中能為幼兒提供主動探索、發(fā)表意見的機會
第6題 觀察有的孩子能組織一群孩子一起活動,在活動中提出建議,成為領頭人第20題在游戲中是否經常關注幼兒的交往情況
(三)教師的幫助幼兒交往對于幼兒的關注程度
第10題能經常把班里的幼兒的交往情況及類型劃分嗎
第11題當幼兒有告狀情況時會進行處理嗎
第12題對于經常樂于助人的小朋友能否經常提出表揚讓大家學習
第4題對于幼兒之間爭吵時是否及時調節(jié)
(四)在心理方面對于幼兒的關注程度
第9題對于受被忽視型的小朋友的關注程度
第13題關心不快樂或受到傷害的小朋友
第14題 對于一些自來熟的小朋友教師是否能經常鼓勵他們與一些被拒絕兒和孤立兒相處的小朋友進行交往幫助
第15題 分析憂郁,性情壓抑、退縮型的小朋友并提供幫助嗎
第7題 觀察孩子進入陌生班級時情緒
(五)對幼兒的交往的幫助
第16題經常
教給孩子一些交往的禮貌用語嗎
第17題 會上一些社會交往能力的課嗎
第18題 是否能對幼兒經常提出表揚
第19題是否能常家園合作,強化幼兒的交往能力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在對中班120位教師發(fā)放的調查問卷中,成功收回120份,其中有108份有效。 結果分析如下:
現階段大多數教師對于幼兒交往的關注程度還是比較高的,可是這種關注的并不深入,由于多教師不能真正的細致的對幼兒的交往進行觀察分析并解決,從數據的大致分析來看對于總是觀察的和經常觀察的差別不算太多,說明大部分教師的對于幼兒的關注程度的頻率算是比較高的,但是經常關注的比例還是要比總是注的比例要高一些,這說明教師的關注還需要加強。而很少以及從不和前兩個的比例相對來說差別較大,它們所占的的比例很小,可是還是會有一部分教師忽略了一日生活中對于幼兒交往的關注,關注幼兒的交往對幼兒未來的成長是有很大的影響的。
1、討論
教師對中班幼兒同伴交往情況關注程度
(一)對于交往的方式上的關注程度
幼兒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范文
篇三 《幼兒心理學》精品課建設自查報告
根據xx市職業(yè)與成人教育研究指導中心《關于xx年度精品課程建設項目工作狀況自查的通知》要求,我校《幼兒心理學》課程組成員認真參照精品課程評審指標,并對照課程申報表中承諾的課程建設規(guī)劃內容,對《幼兒心理學》精品課程的建設情況進行了自查工作?,F將自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課程建設情況:
xx年2月《幼兒心理學》的精品課程組成立,正式進行精品課程建設,我們認真研究尋找素材,開展課程的改革與建設工作:
xx年9月7日,組織召開了一次專業(yè)指導委員會全體會議,聽取了專家對該課程建設的意見與建議,特別是針對學生的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方案(學生學習該課程后該掌握的技能是什么?如何才能培養(yǎng)出做為一名幼兒教師所需掌握的技能?如何評價學生是否掌握了這些技能?)等進行可行性論證。
組織該課程所有教師認真學習了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中等職業(yè)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通過學習,所有教師都意識到了根據《幼兒心理學》職業(yè)資格標準來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同時也意識到要用上述標準來進行課程建設對實習實訓條件的高要求,這就是該課程進行精品課程建設的方向與要求。
組織教師進行了三次該課程內容整合的專題研討會:從對該課程要求的技能出發(fā),整合課程的內容與知識點,大膽地采用了“教、學、做”為一體的教學方法,并制訂了對應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從而使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更貼近教學實踐。
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進行了大膽改革,充分利用幼兒園實踐與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教學、實訓兩位一體”教學方法的應用,將課程的理論知識講授與技能培養(yǎng)有機地融為一體,大大提高了課時利用率,同時,不斷探索課程學習效果的評價體系。教師走訪不同的幼兒園,針對幼兒園的實際需要適當調整教學內容,讓學生學以致用。
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yǎng);通過“?!獔@”合作,結合幼兒園崗位需要,改革人才培養(yǎng)模式;積極推進實習與實訓,有計劃地去幼兒園實地考查、參與實踐。
二、課程教學團隊:
本課程負責人及主講教師都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能力強,如王艷輝、于麗娟、王淑霞均為《幼兒心理學》精品課程的主講教師,一直參與該課程的建設工作,這給本課程的建設提供了很多的技術、專業(yè)等幫助。本課程負責人王艷輝老師在精品課建設過程中撰寫了教改經驗論文分別在國家、省級刊物上發(fā)表。xx年還被xx區(qū)委、區(qū)政府評為“學科知名教師”,同年在xx市職業(yè)學校專業(yè)帶頭人“說專業(yè)”比賽中獲三等獎。王淑霞老師在精品課建設中撰寫了論文在國家級刊物上發(fā)表。
本課程教學團隊中教師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團隊協(xié)作精神好,教師工作責任感強。教學隊伍穩(wěn)定,學校注重對中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積極鼓勵中青年教師參加各項培訓學習,教書育人師德優(yōu)良,教學特色鮮明。
三、教學內容:
1.教學內容組織與安排:精品課程組在教學上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素質教育于一體。本著“面向就業(yè)、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原則,對《幼兒心理學》課程進行了一系列調整,從幼兒活動入手,以年齡特征為主線,以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為出發(fā)點,經常與實習基地(七中專附屬幼兒園、xx區(qū)實驗幼兒園、xx區(qū)春蕾幼兒園)一起探討教學典型案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幼兒園中采集有用素材,有目的的解決教學內容中的重點與難點,同時充分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努力將傳統(tǒng)教學與現代化教學手段相結合。強化學生在校內實訓和校外教育實踐中對幼兒心理特征的分析研究能力,突出專業(yè)特色,培養(yǎng)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實用性人才,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yè)率。
2.實踐教學:本課程十分重視實踐教學內容和方法,教育學生掌握該門課程必需的知識技能,并且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學生參與幼兒園的保、教工作,了解幼兒的年齡特征,熟悉幼兒園的工作環(huán)境,了解幼兒的一日生活常規(guī)及幼兒教師一日工作程序,掌握學前兒童在認知發(fā)展、交往及繪畫、唱歌、游戲等活動中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正確認識和分析實際工作中的各種現象,把握幼兒教育的前沿教育理念,鞏固專業(yè)思想,加深學生對幼兒、對幼兒教育事業(yè)的熱愛,為將來成為一名專業(yè)化的幼兒教師和從事學前教育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教學模式:
在教學上我們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的現代教育理念,改革了教學方法與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采用“模擬訓練法”將真實教學環(huán)境學習與模擬情境練習結合起來,將校內教學與校外教學結合起來,強化學生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在理論知識的教學中融合了大量幼兒園教學實例,形成“實例分析法”,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提高學生教育機智和教育能力,大大增強了課程的可操作性。
根據課程內容需要,一方面,把課堂搬到幼兒園,讓學生觀摩幼兒園教學活動進行教育實習,較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要求。另一方面,把一線富有幼兒教育教學經驗的園長、教師“請進來”傳經送寶開展座談,開闊學生的視野。
五、教材應用開發(fā):
《幼兒心理學》是我校學前教育專業(yè)的一門主干課程,它與《幼兒衛(wèi)生保健》、《幼兒教育學》《幼兒園活動設計》《實習指導》被學校定為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專業(yè)理論核心課程。為了配合課程建設,課程組重新梳理教材,整合教學模塊,同時加快與教材配套的實習實訓教材的建設工作,我校與春蕾幼兒園共同開發(fā)了工學結合教材《幼兒游戲活動》,這一教材的開發(fā)建設為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訓練創(chuàng)造了條件,同時也充實了本教學的需要。
六、教學環(huán)境:
1、教學條件:自《幼兒心理學》被列為xx市精品課程以來,課程組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從教材與教輔資料建設、課堂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學設備等多方面積極改善教學條件,迄今已經歷了幾個發(fā)展階段,在每個階段我們都制定了與之相適應的規(guī)劃和方案,使精品課程建設取得了一定實效。
2. 實踐教學條件:學校大力支持精品課程建設,建立了五個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經常安排學生到實習基地進行實踐教學,極大的滿足了教學需要。
3. 網絡教學環(huán)境:本門精品課程都較好地完成了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并保持較高的更新率。課程的網絡課件制作已基本完成,投入使用能滿足課程教學的需要,起到了推進課堂授課質量的提高、推動教學改革深入的積極作用。
七、評價體系:
1. 建立教師課堂教學及教學質量的評價機制
根據學校的崗位責任制要求和規(guī)定,對教師教學進行全程追蹤、督導和評價,鼓勵教師多上課、上好課、搞好教學研究。學校建立了學生評價、教師相互評價、領導評價、實習基地評價等方式,對教師的教學進行全方位的立體評價機制,教師的考評最終與評先樹優(yōu)、職稱評定掛鉤。
2. 建立規(guī)范的學生學習激勵和評價機制。
教與學是教學過程中兩個重要的有機部分,為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評價體系改革中,對《幼兒心理學》課程考核方式進行改革,將學生實踐過程考核與筆試考試方式相結合,將閉卷筆試與案例分析相結合,真正檢驗出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生的實踐能力。
八、創(chuàng)新特色:
本課程組在教學上除了注重知識夯實基礎和對早期幼兒教育的指導外,更注重知識的應用和實踐,課程組教師非常重視對學生應用能力培養(yǎng),經常以幼兒活動為切入點,設置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兒童心理,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通過各種實驗、角色扮演、模擬訓練等方式讓學生體驗感悟,讓學生明確崗位,同時掌握幼兒心理發(fā)展的年齡特征,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從而提高學生教育機智和教育能力。
九、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研究有待進一步加強。在該課程的建設中,雖然進行了一些教學研究,承擔了課題并撰寫了經驗論文,但研究還不夠深入和具體。
2、教學方法還有待于不斷完善。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采用的“模擬訓練法”將真實教學環(huán)境學習與模擬情境練習結合起來,強化學生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了學生教育機智和教育能力,但在教學時間的分配上以及掌握知識的扎實性上還有很多經驗和教訓有待總結,如何搞好教與學的關系應是擺在每一位老師面前的問題。
3、進一步加強網絡資源建設。網絡資源的利用需要進一步開發(fā)和完善,網絡多媒體尚未成熟,教學課件和學材的編制水平也有待提高和豐富。
十、課程建設措施:
1、進一步深入研究精品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問題,加強教學研究,總結教學過程中的經驗教訓,把“教”、“學”、“做”融為一體,真正培養(yǎng)出專業(yè)化的幼兒教師。
2、進一步完善《幼兒心理學》網絡資源的建設,積極探索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的新路子。加強對現有師資的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培訓,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使精品課程的教學和建設提高一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