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第1篇 江蘇無錫寄暢園導(dǎo)游詞
各位游客:在無錫有一座近500年歷史的名園,它不僅體現(xiàn)了我國明清兩代造園藝術(shù)的高超水平,而且文物也十分豐富,這就是我們即將前去游覽的寄暢園。
寄暢園是中國山麓別墅園林的代表。它位于惠山東麓,占地i4.85畝。該園雖小,卻能利用山水地形,精心布局,巧妙運用借景,將惠山、錫山秀色攬人圍內(nèi),以有限的空間,造無盡的意境,從而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杰出典范。1988年寄暢園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
寄暢園歷史沿革和得名由來
關(guān)于寄暢園的創(chuàng)建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它的前身是秦氏家園,故名“秦園”。此園第一代園主秦金,號鳳山,是宋代著名文學(xué)家秦觀的后裔。在明嘉靖年間,他曾先后任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等五部尚書,為告老還鄉(xiāng),頤養(yǎng)天年,利用原惠山寺“南隱”和“匯寓”兩僧舍,初步奠定了園林的雛形,因秦金號“鳳山”,故初名“鳳谷行窩”。
到了明萬歷十九年(1591年),第三代園主秦耀因失意于官場而被解職,從而驅(qū)使他寄情于山水之間,先后花了七年時間,在“民谷行窩”的基礎(chǔ)上建成20景。新園建成后,取王羲之的詩句“取歡仁智樂,寄暢山水陰;清冷澗下瀨,歷落松竹林”,而命名為“寄暢園”。
清代順治十四年(1657年),秦氏后裔秦德藻專門請了造園名家張南垣設(shè)計改造,并由他的高徒侄子張武負(fù)責(zé)施工,在園內(nèi)精心疊石,引入惠山泉。經(jīng)一代名家張南垣的創(chuàng)意,寄暢園的風(fēng)光更美了,名聲也更大了。
康熙、乾隆兩朝帝王對寄暢園更是十分垂青,在100年間,他們祖孫兩人分別六下江南,每次都要到奇暢園游覽??滴踹€特意為寄暢園題寫了“山色溪光”、“松風(fēng)水月”刻石。乾隆更是不惜耗費巨資,以寄暢因為藍(lán)本,在北京萬壽山建了一座“惠山園”,就是如今在頤和園中的“諧趣園”。
各位游客:寄暢園的歷史就介紹到這里,下面隨我到園中去參觀。
鳳谷行窩大廳—秉禮堂—含貞齋—九獅臺—鄰梵閣
各位:在門廳右側(cè)墻壁上,嵌刻的是明代石刻《寄暢園記》。過門廳,天井里兩塊刻石,右邊是康熙題寫的“山色溪光”,概括國內(nèi)景色;左邊是乾隆題寫的“玉戛金從”,贊美園內(nèi)八音洞的美妙泉聲。往前是“民谷行窩”大廳,三門敞廳正中懸掛朱妃瞻所題寫的匾額。鳳谷行窩是寄暢園最早的名字。寄暢園第一代主人秦金,號“鳳山”,惠山俗稱龍山,以“鳳山”相對,指出此地是“鳳藏龍山”的風(fēng)水寶地。現(xiàn)在的大廳是清雍正年間改建的,廳前柱子上掛著無錫金石家高石農(nóng)篆書翁同龢的楹聯(lián):“雜樹垂蔭,云淡煙輕;鳳澤潔暢,氣爽節(jié)和?!弊呃葨|門叫“侵云”門,“侵云”為錫峰塔的別名,出此間可望錫峰塔影。酉門為“礙月”門,可眺望九龍山峰,因峰高阻礙月色,故名“礙月”。
從“礙月”門出來,是一座蘇式小庭院,中間是小水池,用太湖石圍砌。周圍紅柱回廊連接整個庭院,廊的兩端各有一個月洞門,分別叫“凝翠”和“含秀”。在廊壁上嵌有一部分《寄暢園法帖》石刻。院子南面的“秉禮堂”,古樸典雅,裝飾扇木格子落地長窗,共有18扇。這里是執(zhí)掌禮儀的場所,據(jù)說此堂題名是為紀(jì)念關(guān)公。關(guān)羽被曹操軟禁后,為試探關(guān)羽,只給他一間房,關(guān)羽把房讓給嫂嫂,自己站在門外,借月光讀書到天明。曹操為此佩服至極。園主人更是敬佩關(guān)公,題名“秉禮”,即秉燭達(dá)旦,遵守禮節(jié)之意。
從北面出小院,坐西朝東的三門古屋,是“含貞齋”,這里原是明代園主秦耀讀書處,這位官場失意的園主喜歡吟詠“盤桓撫古松,千載懷淵明;歲寒挺高節(jié),吾自含我貞”的詩句,因此齋名也就叫作“含貞齋”。屋前兩棵銀杏樹,高大挺拔,在它的后面種植著大片桂花樹。穿過樹林,看到的是“九獅臺”。
九獅臺是座大型假山,整座假山看上去像九只用太湖石疊成的巨大的雄獅。據(jù)說這是根據(jù)元代無錫大畫家倪云林的《九獅圖》畫稿堆砌而成的。登上獅首,是全國最高點,整個園林一覽無余。
從九獅臺南行,不遠(yuǎn)就到了“鄰梵閣”。梵界即為佛界,閣建在假山上,因緊靠惠山寺,故名“鄰梵閣”。原來的建筑已毀,現(xiàn)在的閣是在80年代初根據(jù)明代王稚登《寄暢園記》的記載重建的,游人登臨眺望,錫山風(fēng)光盡收眼底。
美人石—錦匯漪—郁盤亭—郁盤長廊
各位游客:我們繼續(xù)向東走,在快到盡頭的高墻前,這座三米多高的湖石,它倚墻而立,像窈窕淑女,在方池前以水為鏡,梳理發(fā)妝。所以人們都叫她“美人石”。石前這個長方形的池塘,叫“鏡池”。游客欣賞“美人石”一定要站在方池的西南角,少女楚楚動人的神態(tài)才能惟妙惟肖地展現(xiàn)在您的面前。石前的御碑亭里有乾隆的御筆。乾隆來此游覽時,認(rèn)為此石巍然昂首,有大丈夫氣魄,將它改名為“介如峰”。園主人為此特意把乾隆的題字和題詩刻成石碑,立在鏡池前面。各位游客,大家看一下石的南墻角,有一塊不顯眼的石頭,好像一只癲蛤蟆,對著美人石張口垂涎,真像癲蛤模想吃天鵝肉。
從美人石的碑亭向北看,這片碧波蕩漾的水面是“錦匯漪”,因為它匯集全國錦繡景色而得名。而整個寄暢園的風(fēng)景正是圍繞著這一流池水為中心而展開的。“錦匯漪”南北長,東西狹,面積僅有2.5畝,卻顯得開闊明朗。東面是臨水亭廊,西面地勢高處造假山,水面上筑有石橋,使水面成為不規(guī)則的巨大鏡面,把周圍的山影、塔影、廊影、亭影、樹影、花影和人影匯集在池中。
從“錦匯滿”東岸沿長廊向北,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六角小亭,亭名“郁盤”,取自王維《輔川園記》中“郁郁盤盤,云水飛動”之句。亭中青石圓臺和石鼓凳是明代遺留下來的秦氏舊物。郁金亭還有一個民間傳說:清朝惠山寺有位老和尚,棋藝高超。乾隆游惠山時,便和他在青石圓臺上對弈。結(jié)果,乾隆連連得勝、他想:我的棋藝遠(yuǎn)不如老僧,為何反而連連得勝?無非我是皇帝,他不敢取勝罷了。后查明果然不出乾隆所料,因此乾隆雖然獲勝,仍郁郁不歡,后人就把此回臺取名“郁盤”,亭就叫一郁盤亭”了。
由郁盤亭向北的長廊叫“郁盤長廊”,為秦耀改造園林時所建。舊廊前后古木成蔭,郁郁蔥蔥,墻上漏窗外竹石花木若隱若現(xiàn)。游客仔細(xì)看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廊柱特別高,這條長廊也特別高敞。因此在廊內(nèi)舉目四望,“錦匯漪”對面的高大樹木,以及雄偉的惠山也能一覽無遺。
知魚檻—鶴步灘—七星橋—涵碧亭
順著長廊向北,只見有一方亭伸入水中,此亭名叫“知魚檻”。它三面環(huán)水,是當(dāng)年秦耀改建寄暢園時建造的。建成以后言主人常常在此憑檻觀魚,怡然自得。亭中的匾額是張辛稼所書,中間懸掛著吳永康畫的觀魚圖。
“知魚檻”對面是“鶴步灘”。它是園中的主山,用當(dāng)?shù)厣绞瘒B,并用土夯實。造園者把這里的假山當(dāng)作惠山余脈來處理,使它們氣勢相連,假山腳下有彎曲谷道,洞水順流而下,水石相諧,情趣盎然,好似成群白鶴棲息漫步,因此取名“鶴步灘”。
“錦匯漪”上的石橋,用7條石板直鋪而成,因名“七星橋”。七星橋東面臨水的是飛檐翹角的“涵碧亭”。亭后的古樟,已有400多年歷史。
嘉樹堂—八音澗—明清古樟—《寄暢園法帖》石刻
嘉樹堂是寄暢園最北面的一座建筑,1993年全面翻修,恢復(fù)明代硬山式建筑風(fēng)格。游客站在堂前,南面秀麗的錫山,山頂?shù)凝埞馑蛨@中的知魚檻、郁金亭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山地塔影”的奇妙景象。這是寄暢園小中見大建園風(fēng)格的體現(xiàn)。
嘉樹堂東面是“浣綠”廊門,而出西邊“聞韻”廊門,便到了“八音澗”。此澗是根據(jù)晉代左思“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的名句而命名的。八音洞用黃石堆砌而成,上面種古樹,下面清泉流淌,洞水引自“二泉”水,人行其中如行幽谷中。
八音澗邊假山群中的這些古樹,都是有二三百年樹齡的古樟,它們枝繁葉茂,最大的胸圍有4米。
在游覽寄暢園中,我們還可欣賞到《寄暢園法帖》石刻,一共200多方,分布在郁盤亭長廊、秉禮堂、含貞齋的墻上,以及鄰梵閣、嘉樹堂中。這些法帖是清嘉慶年間秦氏家族在乾隆所賜《三希堂法帖》的基礎(chǔ)上,搜集宋、元、明、清名家,如秦觀、文徵明、董其昌、劉塘等的墨跡,精雕細(xì)刻而成?,F(xiàn)在看到的是1981年根據(jù)舊拓本重新摹刻的,基本再現(xiàn)古時風(fēng)采。在含貞齋南側(cè)圍墻上,還保存著零星殘存的原有石刻。如果客人中有書法愛好者,可以慢慢瀏覽欣賞。
各位游客:寄暢園的游覽已經(jīng)結(jié)束了。通過剛才的游覽,使我們感到此園面積雖小,卻能巧用借景,小中見大,達(dá)到咫尺園林,多方勝境的效果。
第2篇 寄暢園導(dǎo)游詞
寄暢園是一處始建于明代的漢族古典園林建筑,位于江蘇省無錫市惠山橫街。園址原為惠山寺漚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約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書的秦金得之,辟為園,名鳳谷山莊。秦金死后,園歸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秦瀚修葺園居,鑿池、疊山,亦稱鳳谷山莊。以下是關(guān)于寄暢園導(dǎo)游詞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寄暢園導(dǎo)游詞
各位游客:在無錫有一座近500年歷史的名園,它不僅體現(xiàn)了我國明清兩代造園藝術(shù)的高超水平,而且文物也十分豐富,這就是我們即將前去游覽的寄暢園。
寄暢園是中國山麓別墅園林的代表。它位于惠山東麓,占地i4.85畝。該園雖小,卻能利用山水地形,精心布局,巧妙運用借景,將惠山、錫山秀色攬人圍內(nèi),以有限的空間,造無盡的意境,從而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杰出典范。1988年寄暢園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
寄暢園歷史沿革和得名由來
關(guān)于寄暢園的創(chuàng)建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它的前身是秦氏家園,故名秦園。此園第一代園主秦金,號鳳山,是宋代著名文學(xué)家秦觀的后裔。在明嘉靖年間,他曾先后任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等五部尚書,為告老還鄉(xiāng),頤養(yǎng)天年,利用原惠山寺南隱和匯寓兩僧舍,初步奠定了園林的雛形,因秦金號鳳山,故初名鳳谷行窩。
到了明萬歷十九年(1591年),第三代園主秦耀因失意于官場而被解職,從而驅(qū)使他寄情于山水之間,先后花了七年時間,在民谷行窩的基礎(chǔ)上建成20景。新園建成后,取王羲之的詩句取歡仁智樂,寄暢山水陰;清冷澗下瀨,歷落松竹林,而命名為寄暢園。
清代順治十四年(1657年),秦氏后裔秦德藻專門請了造園名家張南垣設(shè)計改造,并由他的高徒侄子張武負(fù)責(zé)施工,在園內(nèi)精心疊石,引入惠山泉。經(jīng)一代名家張南垣的創(chuàng)意,寄暢園的風(fēng)光更美了,名聲也更大了。
康熙、乾隆兩朝帝王對寄暢園更是十分垂青,在100年間,他們祖孫兩人分別六下江南,每次都要到奇暢園游覽。康熙還特意為寄暢園題寫了山色溪光、松風(fēng)水月刻石。乾隆更是不惜耗費巨資,以寄暢因為藍(lán)本,在北京萬壽山建了一座惠山園,就是如今在頤和園中的諧趣園。
各位游客:寄暢園的歷史就介紹到這里,下面隨我到園中去參觀。
鳳谷行窩大廳秉禮堂含貞齋九獅臺鄰梵閣
各位:在門廳右側(cè)墻壁上,嵌刻的是明代石刻《寄暢園記》。過門廳,天井里兩塊刻石,右邊是康熙題寫的山色溪光,概括國內(nèi)景色;左邊是乾隆題寫的玉戛金從,贊美園內(nèi)八音洞的美妙泉聲。往前是民谷行窩大廳,三門敞廳正中懸掛朱妃瞻所題寫的匾額。鳳谷行窩是寄暢園最早的名字。寄暢園第一代主人秦金,號鳳山,惠山俗稱龍山,以鳳山相對,指出此地是鳳藏龍山的風(fēng)水寶地。現(xiàn)在的大廳是清雍正年間改建的,廳前柱子上掛著無錫金石家高石農(nóng)篆書翁同龢的楹聯(lián):雜樹垂蔭,云淡煙輕;鳳澤潔暢,氣爽節(jié)和。走廊東門叫侵云門,侵云為錫峰塔的別名,出此間可望錫峰塔影。酉門為礙月門,可眺望九龍山峰,因峰高阻礙月色,故名礙月。
從礙月門出來,是一座蘇式小庭院,中間是小水池,用太湖石圍砌。周圍紅柱回廊連接整個庭院,廊的兩端各有一個月洞門,分別叫凝翠和含秀。在廊壁上嵌有一部分《寄暢園法帖》石刻。院子南面的秉禮堂,古樸典雅,裝飾扇木格子落地長窗,共有18扇。這里是執(zhí)掌禮儀的場所,據(jù)說此堂題名是為紀(jì)念關(guān)公。關(guān)羽被曹操軟禁后,為試探關(guān)羽,只給他一間房,關(guān)羽把房讓給嫂嫂,自己站在門外,借月光讀書到天明。曹操為此佩服至極。園主人更是敬佩關(guān)公,題名秉禮,即秉燭達(dá)旦,遵守禮節(jié)之意。
從北面出小院,坐西朝東的三門古屋,是含貞齋,這里原是明代園主秦耀讀書處,這位官場失意的園主喜歡吟詠盤桓撫古松,千載懷淵明;歲寒挺高節(jié),吾自含我貞的詩句,因此齋名也就叫作含貞齋。屋前兩棵銀杏樹,高大挺拔,在它的后面種植著大片桂花樹。穿過樹林,看到的是九獅臺。
九獅臺是座大型假山,整座假山看上去像九只用太湖石疊成的巨大的雄獅。據(jù)說這是根據(jù)元代無錫大畫家倪云林的《九獅圖》畫稿堆砌而成的。登上獅首,是全國最高點,整個園林一覽無余。
從九獅臺南行,不遠(yuǎn)就到了鄰梵閣。梵界即為佛界,閣建在假山上,因緊靠惠山寺,故名鄰梵閣。原來的建筑已毀,現(xiàn)在的閣是在80年代初根據(jù)明代王稚登《寄暢園記》的記載重建的,游人登臨眺望,錫山風(fēng)光盡收眼底。
美人石錦匯漪郁盤亭郁盤長廊
各位游客:我們繼續(xù)向東走,在快到盡頭的高墻前,這座三米多高的湖石,它倚墻而立,像窈窕淑女,在方池前以水為鏡,梳理發(fā)妝。所以人們都叫她美人石。石前這個長方形的池塘,叫鏡池。游客欣賞美人石一定要站在方池的西南角,少女楚楚動人的神態(tài)才能惟妙惟肖地展現(xiàn)在您的面前。石前的御碑亭里有乾隆的御筆。乾隆來此游覽時,認(rèn)為此石巍然昂首,有大丈夫氣魄,將它改名為介如峰。園主人為此特意把乾隆的題字和題詩刻成石碑,立在鏡池前面。各位游客,大家看一下石的南墻角,有一塊不顯眼的石頭,好像一只癲蛤蟆,對著美人石張口垂涎,真像癲蛤模想吃天鵝肉。
從美人石的碑亭向北看,這片碧波蕩漾的水面是錦匯漪,因為它匯集全國錦繡景色而得名。而整個寄暢園的風(fēng)景正是圍繞著這一流池水為中心而展開的。錦匯漪南北長,東西狹,面積僅有2.5畝,卻顯得開闊明朗。東面是臨水亭廊,西面地勢高處造假山,水面上筑有石橋,使水面成為不規(guī)則的巨大鏡面,把周圍的山影、塔影、廊影、亭影、樹影、花影和人影匯集在池中。
從錦匯滿東岸沿長廊向北,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六角小亭,亭名郁盤,取自王維《輔川園記》中郁郁盤盤,云水飛動之句。亭中青石圓臺和石鼓凳是明代遺留下來的秦氏舊物。郁金亭還有一個民間傳說:清朝惠山寺有位老和尚,棋藝高超。乾隆游惠山時,便和他在青石圓臺上對弈。結(jié)果,乾隆連連得勝、他想:我的棋藝遠(yuǎn)不如老僧,為何反而連連得勝?無非我是皇帝,他不敢取勝罷了。后查明果然不出乾隆所料,因此乾隆雖然獲勝,仍郁郁不歡,后人就把此回臺取名郁盤,亭就叫一郁盤亭了。
由郁盤亭向北的長廊叫郁盤長廊,為秦耀改造園林時所建。舊廊前后古木成蔭,郁郁蔥蔥,墻上漏窗外竹石花木若隱若現(xiàn)。游客仔細(xì)看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廊柱特別高,這條長廊也特別高敞。因此在廊內(nèi)舉目四望,錦匯漪對面的高大樹木,以及雄偉的惠山也能一覽無遺。
知魚檻鶴步灘七星橋涵碧亭
順著長廊向北,只見有一方亭伸入水中,此亭名叫知魚檻。它三面環(huán)水,是當(dāng)年秦耀改建寄暢園時建造的。建成以后言主人常常在此憑檻觀魚,怡然自得。亭中的匾額是張辛稼所書,中間懸掛著吳永康畫的觀魚圖。
知魚檻對面是鶴步灘。它是園中的主山,用當(dāng)?shù)厣绞瘒B,并用土夯實。造園者把這里的假山當(dāng)作惠山余脈來處理,使它們氣勢相連,假山腳下有彎曲谷道,洞水順流而下,水石相諧,情趣盎然,好似成群白鶴棲息漫步,因此取名鶴步灘。
錦匯漪上的石橋,用7條石板直鋪而成,因名七星橋。七星橋東面臨水的是飛檐翹角的涵碧亭。亭后的古樟,已有400多年歷史。
嘉樹堂八音澗明清古樟《寄暢園法帖》石刻
嘉樹堂是寄暢園最北面的一座建筑,1993年全面翻修,恢復(fù)明代硬山式建筑風(fēng)格。游客站在堂前,南面秀麗的錫山,山頂?shù)凝埞馑蛨@中的知魚檻、郁金亭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山地塔影的奇妙景象。這是寄暢園小中見大建園風(fēng)格的體現(xiàn)。
嘉樹堂東面是浣綠廊門,而出西邊聞韻廊門,便到了八音澗。此澗是根據(jù)晉代左思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的名句而命名的。八音洞用黃石堆砌而成,上面種古樹,下面清泉流淌,洞水引自二泉水,人行其中如行幽谷中。
八音澗邊假山群中的這些古樹,都是有二三百年樹齡的古樟,它們枝繁葉茂,最大的胸圍有4米。
在游覽寄暢園中,我們還可欣賞到《寄暢園法帖》石刻,一共200多方,分布在郁盤亭長廊、秉禮堂、含貞齋的墻上,以及鄰梵閣、嘉樹堂中。這些法帖是清嘉慶年間秦氏家族在乾隆所賜《三希堂法帖》的基礎(chǔ)上,搜集宋、元、明、清名家,如秦觀、文徵明、董其昌、劉塘等的墨跡,精雕細(xì)刻而成?,F(xiàn)在看到的是1981年根據(jù)舊拓本重新摹刻的,基本再現(xiàn)古時風(fēng)采。在含貞齋南側(cè)圍墻上,還保存著零星殘存的原有石刻。如果客人中有書法愛好者,可以慢慢瀏覽欣賞。
各位游客:寄暢園的游覽已經(jīng)結(jié)束了。通過剛才的游覽,使我們感到此園面積雖小,卻能巧用借景,小中見大,達(dá)到咫尺園林,多方勝境的效果。
第3篇 無錫寄暢園導(dǎo)游詞
寄暢園位于無錫惠山東麓、錫惠公園之內(nèi),是無錫最聞名的古典園林。寄暢園引惠山泉水成為園中水景,奇妙地操作借景伎倆,在園內(nèi)可以見到遠(yuǎn)處錫山上的龍光塔倒影在池塘的情況,部署相等別致。
寄暢園曾是明朝歸鄉(xiāng)官員的私家園林,與南京瞻園、蘇州拙政園和留園并稱為“江南四臺甫園”。園內(nèi)以假山池塘為中心,有郁盤亭廊、知魚檻、七星橋、涵碧亭及清御廊等構(gòu)筑環(huán)抱池水。還引“二泉”(惠山泉)水注入溝澗,因潺潺有聲,被稱作“八音澗”。園內(nèi)還有園中園“秉會堂”、園主曾經(jīng)的書齋“含貞齋”等構(gòu)筑。
寄暢園深受清朝康熙、乾隆二帝的喜歡,他們南巡數(shù)次必游此園,現(xiàn)在還能看到康熙“山色溪光”、乾隆“玉戛金樅”御書石匾額各一方。就連北京頤和園內(nèi)的諧趣園,以及圓明園內(nèi)的廓然大公(已毀于戰(zhàn)火),也是仿寄暢園而建。
另外,園內(nèi)大樹參天,照舊消夏小憩的好行止,而秋季來更可見到絢彩的紅楓與銀杏。
無錫寄暢園導(dǎo)游詞
第4篇 江蘇無錫寄暢園文導(dǎo)游詞
各位游客:在無錫有一座近500年歷史的名園,它不僅體現(xiàn)了我國明清兩代造園藝術(shù)的高超水平,而且文物也十分豐富,這就是我們即將前去游覽的寄暢園。
寄暢園是中國山麓別墅園林的代表。它位于惠山東麓,占地i4.85畝。該園雖小,卻能利用山水地形,精心布局,巧妙運用借景,將惠山、錫山秀色攬人圍內(nèi),以有限的空間,造無盡的意境,從而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杰出典范。1988年寄暢園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
寄暢園歷史沿革和得名由來
關(guān)于寄暢園的創(chuàng)建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它的前身是秦氏家園,故名秦園。此園第一代園主秦金,號鳳山,是宋代著名文學(xué)家秦觀的后裔。在明嘉靖年間,他曾先后任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等五部尚書,為告老還鄉(xiāng),頤養(yǎng)天年,利用原惠山寺南隱和匯寓兩僧舍,初步奠定了園林的雛形,因秦金號鳳山,故初名鳳谷行窩。
到了明萬歷十九年(1591年),第三代園主秦耀因失意于官場而被解職,從而驅(qū)使他寄情于山水之間,先后花了七年時間,在民谷行窩的基礎(chǔ)上建成20景。新園建成后,取王羲之的詩句取歡仁智樂,寄暢山水陰;清冷澗下瀨,歷落松竹林,而命名為寄暢園。
清代順治十四年(1657年),秦氏后裔秦德藻專門請了造園名家張南垣設(shè)計改造,并由他的高徒侄子張武負(fù)責(zé)施工,在園內(nèi)精心疊石,引入惠山泉。經(jīng)一代名家張南垣的創(chuàng)意,寄暢園的風(fēng)光更美了,名聲也更大了。
康熙、乾隆兩朝帝王對寄暢園更是十分垂青,在100年間,他們祖孫兩人分別六下江南,每次都要到奇暢園游覽??滴踹€特意為寄暢園題寫了山色溪光、松風(fēng)水月刻石。乾隆更是不惜耗費巨資,以寄暢因為藍(lán)本,在北京萬壽山建了一座惠山園,就是如今在頤和園中的諧趣園。
各位游客:寄暢園的歷史就介紹到這里,下面隨我到園中去參觀。
鳳谷行窩大廳 秉禮堂 含貞齋 九獅臺 鄰梵閣
各位:在門廳右側(cè)墻壁上,嵌刻的是明代石刻《寄暢園記》。過門廳,天井里兩塊刻石,右邊是康熙題寫的山色溪光,概括國內(nèi)景色;左邊是乾隆題寫的玉戛金從,贊美園內(nèi)八音洞的美妙泉聲。往前是民谷行窩大廳,三門敞廳正中懸掛朱妃瞻所題寫的匾額。鳳谷行窩是寄暢園最早的名字。寄暢園第一代主人秦金,號鳳山,惠山俗稱龍山,以鳳山相對,指出此地是鳳藏龍山的風(fēng)水寶地?,F(xiàn)在的大廳是清雍正年間改建的,廳前柱子上掛著無錫金石家高石農(nóng)篆書翁同龢的楹聯(lián):雜樹垂蔭,云淡煙輕;鳳澤潔暢,氣爽節(jié)和。走廊東門叫侵云門,侵云為錫峰塔的別名,出此間可望錫峰塔影。酉門為礙月門,可眺望九龍山峰,因峰高阻礙月色,故名礙月。
從礙月門出來,是一座蘇式小庭院,中間是小水池,用太湖石圍砌。周圍紅柱回廊連接整個庭院,廊的兩端各有一個月洞門,分別叫凝翠和含秀。在廊壁上嵌有一部分《寄暢園法帖》石刻。院子南面的秉禮堂,古樸典雅,裝飾扇木格子落地長窗,共有18扇。這里是執(zhí)掌禮儀的場所,據(jù)說此堂題名是為紀(jì)念關(guān)公。關(guān)羽被曹操軟禁后,為試探關(guān)羽,只給他一間房,關(guān)羽把房讓給嫂嫂,自己站在門外,借月光讀書到天明。曹操為此佩服至極。園主人更是敬佩關(guān)公,題名秉禮,即秉燭達(dá)旦,遵守禮節(jié)之意。
從北面出小院,坐西朝東的三門古屋,是含貞齋,這里原是明代園主秦耀讀書處,這位官場失意的園主喜歡吟詠盤桓撫古松,千載懷淵明;歲寒挺高節(jié),吾自含我貞的詩句,因此齋名也就叫作含貞齋。屋前兩棵銀杏樹,高大挺拔,在它的后面種植著大片桂花樹。穿過樹林,看到的是九獅臺。
九獅臺是座大型假山,整座假山看上去像九只用太湖石疊成的巨大的雄獅。據(jù)說這是根據(jù)元代無錫大畫家倪云林的《九獅圖》畫稿堆砌而成的。登上獅首,是全國最高點,整個園林一覽無余。
從九獅臺南行,不遠(yuǎn)就到了鄰梵閣。梵界即為佛界,閣建在假山上,因緊靠惠山寺,故名鄰梵閣。原來的建筑已毀,現(xiàn)在的閣是在80年代初根據(jù)明代王稚登《寄暢園記》的記載重建的,游人登臨眺望,錫山風(fēng)光盡收眼底。
美人石 錦匯漪 郁盤亭 郁盤長廊
各位游客:我們繼續(xù)向東走,在快到盡頭的高墻前,這座三米多高的湖石,它倚墻而立,像窈窕淑女,在方池前以水為鏡,梳理發(fā)妝。所以人們都叫她美人石。石前這個長方形的池塘,叫鏡池。游客欣賞美人石一定要站在方池的西南角,少女楚楚動人的神態(tài)才能惟妙惟肖地展現(xiàn)在您的面前。石前的御碑亭里有乾隆的御筆。乾隆來此游覽時,認(rèn)為此石巍然昂首,有大丈夫氣魄,將它改名為介如峰。園主人為此特意把乾隆的題字和題詩刻成石碑,立在鏡池前面。各位游客,大家看一下石的南墻角,有一塊不顯眼的石頭,好像一只癲蛤蟆,對著美人石張口垂涎,真像癲蛤模想吃天鵝肉。
從美人石的碑亭向北看,這片碧波蕩漾的水面是錦匯漪,因為它匯集全國錦繡景色而得名。而整個寄暢園的風(fēng)景正是圍繞著這一流池水為中心而展開的。錦匯漪南北長,東西狹,面積僅有2.5畝,卻顯得開闊明朗。東面是臨水亭廊,西面地勢高處造假山,水面上筑有石橋,使水面成為不規(guī)則的巨大鏡面,把周圍的山影、塔影、廊影、亭影、樹影、花影和人影匯集在池中。
從錦匯滿東岸沿長廊向北,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六角小亭,亭名郁盤,取自王維《輔川園記》中郁郁盤盤,云水飛動之句。亭中青石圓臺和石鼓凳是明代遺留下來的秦氏舊物。郁金亭還有一個民間傳說:清朝惠山寺有位老和尚,棋藝高超。乾隆游惠山時,便和他在青石圓臺上對弈。結(jié)果,乾隆連連得勝、他想:我的棋藝遠(yuǎn)不如老僧,為何反而連連得勝?無非我是皇帝,他不敢取勝罷了。后查明果然不出乾隆所料,因此乾隆雖然獲勝,仍郁郁不歡,后人就把此回臺取名郁盤,亭就叫一郁盤亭了。
由郁盤亭向北的長廊叫郁盤長廊,為秦耀改造園林時所建。舊廊前后古木成蔭,郁郁蔥蔥,墻上漏窗外竹石花木若隱若現(xiàn)。游客仔細(xì)看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廊柱特別高,這條長廊也特別高敞。因此在廊內(nèi)舉目四望,錦匯漪對面的高大樹木,以及雄偉的惠山也能一覽無遺。
知魚檻 鶴步灘 七星橋 涵碧亭
順著長廊向北,只見有一方亭伸入水中,此亭名叫知魚檻。它三面環(huán)水,是當(dāng)年秦耀改建寄暢園時建造的。建成以后言主人常常在此憑檻觀魚,怡然自得。亭中的匾額是張辛稼所書,中間懸掛著吳永康畫的觀魚圖。
知魚檻對面是鶴步灘。它是園中的主山,用當(dāng)?shù)厣绞瘒B,并用土夯實。造園者把這里的假山當(dāng)作惠山余脈來處理,使它們氣勢相連,假山腳下有彎曲谷道,洞水順流而下,水石相諧,情趣盎然,好似成群白鶴棲息漫步,因此取名鶴步灘。
錦匯漪上的石橋,用7條石板直鋪而成,因名七星橋。七星橋東面臨水的是飛檐翹角的涵碧亭。亭后的古樟,已有400多年歷史。
嘉樹堂 八音澗 明清古樟 《寄暢園法帖》石刻
嘉樹堂是寄暢園最北面的一座建筑,1993年全面翻修,恢復(fù)明代硬山式建筑風(fēng)格。游客站在堂前,南面秀麗的錫山,山頂?shù)凝埞馑蛨@中的知魚檻、郁金亭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山地塔影的奇妙景象。這是寄暢園小中見大建園風(fēng)格的體現(xiàn)。
嘉樹堂東面是浣綠廊門,而出西邊聞韻廊門,便到了八音澗。此澗是根據(jù)晉代左思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的名句而命名的。八音洞用黃石堆砌而成,上面種古樹,下面清泉流淌,洞水引自二泉水,人行其中如行幽谷中。
八音澗邊假山群中的這些古樹,都是有二三百年樹齡的古樟,它們枝繁葉茂,最大的胸圍有4米。
在游覽寄暢園中,我們還可欣賞到《寄暢園法帖》石刻,一共200多方,分布在郁盤亭長廊、秉禮堂、含貞齋的墻上,以及鄰梵閣、嘉樹堂中。這些法帖是清嘉慶年間秦氏家族在乾隆所賜《三希堂法帖》的基礎(chǔ)上,搜集宋、元、明、清名家,如秦觀、文徵明、董其昌、劉塘等的墨跡,精雕細(xì)刻而成?,F(xiàn)在看到的是1981年根據(jù)舊拓本重新摹刻的,基本再現(xiàn)古時風(fēng)采。在含貞齋南側(cè)圍墻上,還保存著零星殘存的原有石刻。如果客人中有書法愛好者,可以慢慢瀏覽欣賞。
各位游客:寄暢園的游覽已經(jīng)結(jié)束了。通過剛才的游覽,使我們感到此園面積雖小,卻能巧用借景,小中見大,達(dá)到咫尺園林,多方勝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