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第1篇《呼風喚雨的世紀》評課稿 第2篇呼風喚雨的世紀評課稿
第1篇 《呼風喚雨的世紀》評課稿
《呼風喚雨的世紀》評課稿
《呼風喚雨的世紀》評課稿1
《呼風喚雨的世紀》是四年級上冊的科學性說明文,文章的內容雖然淺顯易懂,但是緊跟時代步伐,洋溢著時代的氣息,讓學生在思想上熱愛科學,認識到科技的力量之強大??v觀趙君華老師的整堂課,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堂扎實、自主的語文課。趙老師的課如一縷春風吹進我們的心田,是那樣的清新自然。教師嫻熟流暢的語言,巧妙大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無不體現(xiàn)了教師精湛的教學藝術。沒有太多的修飾,沒有層出不窮的新花樣,就如海邊的風一樣樸實。
其一:語文味濃,理念超前。
什么是語文意識?王崧舟是這樣定義的:所謂語文意識,就是關注文本“怎么寫”、“為什么這么寫”的意識。“怎么寫”是“話語形式”問題,“為什么這么寫”是“話語意圖”問題?!霸捳Z形式”涉及什么呢?“話語形式”涉及遣詞造句、謀篇布局、表達方式、修辭方式、語法結構等問題,簡言之就是語感問題。而“話語意圖”又涉及什么呢?“話語意圖”涉及言語動機、交際目的、語言環(huán)境、文體特征、語言風格等問題,概言之就是境感問題。光有語感沒有境感,那是小語文;光有境感沒有語感,那叫空語文。所以,一個稱職的語文老師應該既有良好的語感素養(yǎng),又有良好的境感素養(yǎng),既能夠關注話語形式又能夠關注話語意圖。這才是圓融的、完滿的語文意識。
趙軍華老師所執(zhí)教的《呼風喚雨的世紀》語文意識極為強烈。在課堂上,他老師始終都在強調“語文意識”這四個字,而這也是我們語文課的一個宗旨。在課的一開始,趙老師就把語文意識這四個字書寫在了黑板上,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在后來的詞語教學和句子教學中,趙老師也都在滲透這個語文意識,如教學詞語時,他出示了上下兩組詞語:
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天體、探索奧秘
程控電話、民航飛機、高速火車、遠洋船舶
然后讓學生讀讀這兩組詞語,說說自己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通過老師的點撥,學生發(fā)現(xiàn)這兩組詞語都是四個字組成的,第一組是動詞加名詞,是人們發(fā)現(xiàn)的,第二組是人們發(fā)明的。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學生知道了20世紀有哪些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更讓學生從語文的角度學習了詞語。在句子教學時,也著重引導學生從句子的言語形式上去關注、體會,從而讓學生得出這是一句排比句,并進一步提出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讓學生體會排比句的作用。而課的結尾更是簡潔明了,引用了唐朝詩人岑參的.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樣的詩句不但概括了20世紀的發(fā)明與發(fā)現(xiàn)之多,更讓學生感受了祖國語言的精妙。
其二:目標明確,落實到位。
本課是說明文,說明文的特點用詞準確,趙老師在教學中,在對課文理解的基礎上,很自然地滲透說明文用詞特點,突出教學重點。教學中,趙老師帶領學生深入感悟課文,如剝筍般層層深入,學生通過朗讀激發(fā)了對二十一世紀的贊美和熱愛,實現(xiàn)情感目標。聽了趙老師的課,能夠明顯覺察到這堂課的學習目標是什么,三維目標明確,落實到位。如第一課時的認知目標是: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理解新詞的意思。讀通讀順課文,對課文有初步了解和感受,提出有疑問的地方。第二課時的認知目標是深入理解課文,感悟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科技高速發(fā)展,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能區(qū)別“發(fā)現(xiàn)”與“發(fā)明”,并能運用。過程與方法的指導這一目標趙老師也體現(xiàn)得很明顯,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與同學老師交流等方法理解詞語,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生字。情感與價值觀的落實更是巧妙。這是科普文章,駱老師帶領學生深入感悟課文,如剝筍般層層深入,學生通過朗讀激發(fā)了對二十一世紀的贊美和熱愛,在學生情感的高潮處抓住契機引用居里夫人的格言,然后問學生:“我們小學生要實現(xiàn)夢想,要做些什么?”仿佛把學生從遙遠的夢境中拉到現(xiàn)實中,從而讓學生明白自己現(xiàn)在要做的是什么,把理想、空談化為動力和實際行動。
其三,把握精確,輕松駕馭。
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熟悉教材才能把握對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把握精確,輕松駕馭課堂。如板書的形成,當學生學習了二十一世紀科學技術后,汪老師問“是什么使我們的生活發(fā)生了這么大的改變?”學生說是發(fā)明、發(fā)現(xiàn)。教師很自然的把科學、人類與“發(fā)明、發(fā)現(xiàn)”之間的關系板書展示給學生,簡單明了。又進行“發(fā)現(xiàn)”與“發(fā)明”的區(qū)別教學。先讓學生說說兩詞的區(qū)別,然后選詞填空運用,最后結合板書汪老師讓學生先在黑板上找找,你認為哪些是發(fā)現(xiàn),哪些是發(fā)明。這一環(huán)節(jié)從具體到抽象,從生動到概括,從理解到運用,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豐厚扎實。
其四,設計巧妙,樸實無華。
這是科普文章,趙老師卻能把它上得生龍活虎,情感飽滿。如在揭題后理解“呼風喚雨”一詞時,教師問學生:“看到‘呼風喚雨’你們想到了誰?”學生馬上說想到了神仙,想到了法力。教師問:“都有哪些神仙?”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來了,紛紛舉手發(fā)言。接著教師讓學生說說在課題中“呼風喚雨”是什么意思,馬上讓學生理解意思,培養(yǎng)了學生利用工具書的好習慣。又如在理解“因特網、程控電話、原子核”等詞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圖片讓學生更能形象地理解,印象深刻。在品讀課文時駱老師抓住“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這一中心句以點帶面,環(huán)環(huán)相扣。讓學生深入感受二十一世紀確實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把朗讀結合起來,通過美讀來進一步感悟課文所蘊藏的情感。在品讀課文時趙老師抓住“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這一中心句以點帶面,環(huán)環(huán)相扣。特別值得學習的是,隨著學生的思路在學第四段的同時,以點帶面方式推進教學,學習第三段內容。另外,汪老師在注重課文知識學習的同時也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填動詞:月球,天體,深海,奧秘。從而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也掌握了用詞的準確性。真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硗?,趙老師在注重課文知識學習的同時也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明白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達的,這種方法有什么好處。從而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也掌握了布局謀篇的能力。真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總之,趙老師的這堂課相當成功。如果說有什么缺憾的話,我感覺趙老師與學生的親密度不夠,。其實有時要深入學生中,才能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時摸摸孩子的頭都是對他們最好的鼓勵和表揚。另外,學生發(fā)言的總是那么幾個,教師關注的面還不夠廣。
《呼風喚雨的世紀》評課稿2
這是一節(jié)實實在在的語文課,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誘人的課件,有的只是教師真實、樸實的教學風格和親切自然的學習氛圍。整節(jié)課,謝老師思路清晰,扶放結合,教態(tài)親切自然,評價、點撥到位,富有啟發(fā)性和激勵性。整節(jié)課張老師有四個做法值得借鑒。
1. 注意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笨梢?,“問”是思維的開端。因此學生在學習時,只有心中有疑,才能有思考、有創(chuàng)新,也才能以學習主體的身份投入到學習之中,真正有所得。謝老師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并引導學生明確什么樣的問題才是真正的問題,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不要無疑而問。問題提出之后,并不急于解決這幾個問題,而是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去文中尋找答案,解決問題。
2. 注意學習方法的滲透。
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這就要求學生要掌握必要的學習方法,并逐步形成學習能力。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謝老師通過點撥、總結、提升,在不經意間滲透了學習方法,如抓關鍵詞語理解句子的方法,讀文章想畫面的方法,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的方法等,并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實踐。
3. 注意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
想象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預見性和計劃性,能夠促進學習活動的深入進行,使學習活動具有創(chuàng)造性。謝老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啟發(fā)、引導學生抓住一個詞,一句話想開去,而且這個想象不是憑空的想象,而是依據已有舊知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豐富和加深了學生的理解,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4. 注意語言的積累,表達方法的感悟和運用。
課文只不過是個例子,要從閱讀中積累語言,習得表達方法。謝老師注意引導學生積累文中表達有特色的語言,并仿照文中的句式訓練學生說話,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同時還引導學生感悟表達方法,體會其妙處,并在學習中加以應用,為學生今后的習作奠定了基礎。
《呼風喚雨的世紀》評課稿3
課程改革后,聆聽語文課。通常的感受都是聲光色的巧妙運用,聲情并茂的感染。一堂課,往往跌宕起伏,在感動之余,有時卻覺得是亂花迷人眼,缺少對基礎知識技能扎扎實實的訓練。而黃翠柳老師昨天為我們做的示范課——《呼風喚雨的世紀》卻讓我們耳目一新,以清水出芙蓉的方式,還給我們一節(jié)充滿語文本色的課堂。
一、抓住訓練特點,切實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
把識字教學放到了課堂上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本文是中國科學院的路甬祥先生所寫的科普文章。除了生字外,有許多相對于四年級小學生比較艱澀的專業(yè)術語。他們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而黃老師充分利用好了工具書,如在揭題后理解“呼風喚雨”一詞時,讓學生理解意思,這樣細致地培養(yǎng)了學生語言文字能力。語文本身就是一門包羅萬象的學科,學習中離不開工具書,工具書用好了,學習就事半功倍,好比戰(zhàn)略家手中的地圖一樣的靈性。學生多數擁有《新華字典》、《成語詞典》等一些常用的工具書和自學資料,但不能積極使用,認真揣摩推敲。而本課讓孩子們主動使用工具書,不僅意味著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而本身就是一個推敲語言文字、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方法。識字教學用多媒體呈現(xiàn),對時間的掌握恰到好處,尤其是對詞語的理解,如出示“因特網”、“農耕社會”、“程控電話”、“原子核”等較難理解的詞時,黃老師讓孩子先說一說理解詞語用什么辦法,然后再出示圖片,讓學生更能形象地理解,印象深刻。這樣在學習文字的過程中,也潛移默化地滲透了學習方法。
二、緊扣課題,扎實進行了讀書的訓練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閱讀的過程是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教師從“呼風喚雨”入手,讓學生理解題目,了解作者后,走進文章本身。教學中始終沒有離開主題“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充分體現(xiàn)了課文的重點。而在學習過程中,每次讀都有側重,第一次讀文找出難理解的詞,再讀課文,則是要利用批注的方式,畫畫感受深的部分,而指名讀文過程中,讓其他人進行傾聽,評價,實現(xiàn)了的參與。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們組產生了一定的分歧,部分老師很贊同黃老師講完一些內容后再評價的方式,認為集中評價比分散教學評價效果佳,另一部分則認為還是及時評價更有針對性。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而在反反復復地讀中,學生一遍比一遍出色的朗讀已然將教師的成功全部展示了。
三、設計巧妙,樸實進行重難點的理解
《呼風喚雨的世紀》是科普說明文,說明文就會運用作比較、打比方、列數字等說明方法,因為這節(jié)課是開篇課,黃老師沒有直接點明課文中運用的說明方法,但是卻巧妙的進行了滲透,比如在品讀“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這一中心句時,問學生了解哪些發(fā)現(xiàn)發(fā)明,然后黃老師出示一些古今不同的事物:算盤——計算器日晷——石英鐘烽火臺——電話馬車——動車等進行對比,讓學生深入感受二十一世紀確實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觸動了學生的情感積累,使他們真切地體會到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的成就之大,范圍之廣,變化之快,并由衷地發(fā)出對科學的贊嘆和向往。這樣就為下節(jié)課揭示寫作方法打下了伏筆。
另外,課堂上,可以看出教師資料準備極其充分。也可以看出老師平時積累十分到位。對目標定位準確,把握極有分寸,輕松地駕馭課堂,精煉的教學語言,樸實無華的教學更能展示出老師極佳的個人素質。
總之,這是一節(jié)帶給我們啟發(fā)是,語文味足,生活性強,文字性細,創(chuàng)造性給力的好課。
第2篇 呼風喚雨的世紀評課稿
呼風喚雨的世紀評課稿范文
《呼風喚雨的世紀》是四年級上冊的科學性說明文,文章的內容雖然淺顯易懂,但是緊跟時代步伐,洋溢著時代的氣息,讓學生在思想上熱愛科學,認識到科技的力量之強大。縱觀趙君華老師的整堂課,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堂扎實、自主的語文課。趙老師的課如一縷春風吹進我們的心田,是那樣的清新自然。教師嫻熟流暢的語言,巧妙大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無不體現(xiàn)了教師精湛的教學藝術。沒有太多的修飾,沒有層出不窮的新花樣,就如海邊的風一樣樸實。
其一:語文味濃,理念超前。什么是語文意識?王崧舟是這樣定義的:所謂語文意識,就是關注文本“怎么寫”、“為什么這么寫”的意識。“怎么寫”是“話語形式”問題,“為什么這么寫”是“話語意圖”問題?!霸捳Z形式”涉及什么呢?“話語形式”涉及遣詞造句、謀篇布局、表達方式、修辭方式、語法結構等問題,簡言之就是語感問題。而“話語意圖”又涉及什么呢?“話語意圖”涉及言語動機、交際目的、語言環(huán)境、文體特征、語言風格等問題,概言之就是境感問題。光有語感沒有境感,那是小語文;光有境感沒有語感,那叫空語文。所以,一個稱職的語文老師應該既有良好的語感素養(yǎng),又有良好的境感素養(yǎng),既能夠關注話語形式又能夠關注話語意圖。這才是圓融的、完滿的語文意識。
趙軍華老師所執(zhí)教的《呼風喚雨的世紀》語文意識極為強烈。在課堂上,他老師始終都在強調“語文意識”這四個字,而這也是我們語文課的一個宗旨。在課的一開始,趙老師就把語文意識這四個字書寫在了黑板上,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在后來的詞語教學和句子教學中,趙老師也都在滲透這個語文意識,如教學詞語時,他出示了上下兩組詞語:
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天體、探索奧秘
程控電話、民航飛機、高速火車、遠洋船舶
然后讓學生讀讀這兩組詞語,說說自己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通過老師的點撥,學生發(fā)現(xiàn)這兩組詞語都是四個字組成的,第一組是動詞加名詞,是人們發(fā)現(xiàn)的,第二組是人們發(fā)明的。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學生知道了20世紀有哪些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更讓學生從語文的角度學習了詞語。在句子教學時,也著重引導學生從句子的言語形式上去關注、體會,從而讓學生得出這是一句排比句,并進一步提出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讓學生體會排比句的.作用。而課的結尾更是簡潔明了,引用了唐朝詩人岑參的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樣的詩句不但概括了20世紀的發(fā)明與發(fā)現(xiàn)之多,更讓學生感受了祖國語言的精妙。
其二:目標明確,落實到位。本課是說明文,說明文的特點用詞準確,趙老師在教學中,在對課文理解的基礎上,很自然地滲透說明文用詞特點,突出教學重點。教學中,趙老師帶領學生深入感悟課文,如剝筍般層層深入,學生通過朗讀激發(fā)了對二十一世紀的贊美和熱愛,實現(xiàn)情感目標。聽了趙老師的課,能夠明顯覺察到這堂課的學習目標是什么,三維目標明確,落實到位。如第一課時的認知目標是: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理解新詞的意思。讀通讀順課文,對課文有初步了解和感受,提出有疑問的地方。第二課時的認知目標是深入理解課文,感悟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科技高速發(fā)展,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能區(qū)別“發(fā)現(xiàn)”與“發(fā)明”,并能運用。過程與方法的指導這一目標趙老師也體現(xiàn)得很明顯,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與同學老師交流等方法理解詞語,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生字。情感與價值觀的落實更是巧妙。這是科普文章,駱老師帶領學生深入感悟課文,如剝筍般層層深入,學生通過朗讀激發(fā)了對二十一世紀的贊美和熱愛,在學生情感的高潮處抓住契機引用居里夫人的格言,然后問學生:“我們小學生要實現(xiàn)夢想,要做些什么?”仿佛把學生從遙遠的夢境中拉到現(xiàn)實中,從而讓學生明白自己現(xiàn)在要做的是什么,把理想、空談化為動力和實際行動。
其三,把握精確,輕松駕馭。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熟悉教材才能把握對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把握精確,輕松駕馭課堂。如板書的形成,當學生學習了二十一世紀科學技術后,汪老師問“是什么使我們的生活發(fā)生了這么大的改變?”學生說是發(fā)明、發(fā)現(xiàn)。教師很自然的把科學、人類與“發(fā)明、發(fā)現(xiàn)”之間的關系板書展示給學生,簡單明了。又進行“發(fā)現(xiàn)”與“發(fā)明”的區(qū)別教學。先讓學生說說兩詞的區(qū)別,然后選詞填空運用,最后結合板書汪老師讓學生先在黑板上找找,你認為哪些是發(fā)現(xiàn),哪些是發(fā)明。這一環(huán)節(jié)從具體到抽象,從生動到概括,從理解到運用,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豐厚扎實。
其四,設計巧妙,樸實無華。
這是科普文章,趙老師卻能把它上得生龍活虎,情感飽滿。如在揭題后理解“呼風喚雨”一詞時,教師問學生:“看到‘呼風喚雨’你們想到了誰?”學生馬上說想到了神仙,想到了法力。教師問:“都有哪些神仙?”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來了,紛紛舉手發(fā)言。
接著教師讓學生說說在課題中“呼風喚雨”是什么意思,馬上讓學生理解意思,培養(yǎng)了學生利用工具書的好習慣。又如在理解“因特網、程控電話、原子核”等詞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圖片讓學生更能形象地理解,印象深刻。在品讀課文時駱老師抓住“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這一中心句以點帶面,環(huán)環(huán)相扣。讓學生深入感受二十一世紀確實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把朗讀結合起來,通過美讀來進一步感悟課文所蘊藏的情感。在品讀課文時趙老師抓住“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這一中心句以點帶面,環(huán)環(huán)相扣。特別值得學習的是,隨著學生的思路在學第四段的同時,以點帶面方式推進教學,學習第三段內容。
另外,汪老師在注重課文知識學習的同時也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填動詞:( )月球,( )天體,( )深海,( )奧秘。從而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也掌握了用詞的準確性。真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啊!另外,趙老師在注重課文知識學習的同時也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明白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達的,這種方法有什么好處。從而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也掌握了布局謀篇的能力。真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啊!
總之,趙老師的這堂課相當成功。如果說有什么缺憾的話,我感覺趙老師與學生的親密度不夠,。其實有時要深入學生中,才能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時摸摸孩子的頭都是對他們最好的鼓勵和表揚。另外,學生發(fā)言的總是那么幾個,教師關注的面還不夠廣。
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今天小編推薦的這篇呼風喚雨的世紀評課稿,希望對大家的教學有所幫助,同時也歡迎您的補充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