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第1篇 語文日月潭評課稿
語文日月潭評課稿
聽到夏老師的課,很幸運,從這堂課中我看到了夏老師精彩的地方,也認識到了自己某些不足的地方,應該說受益匪淺。夏老師執(zhí)教的《日月潭》整節(jié)課都落實了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開放而充滿活力。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進入課堂。
一堂課精不精彩,課堂的導入也是一個因素。心理學認為:在教學活動開始之際,學生普遍存在著希望上好課的動力準備,心理學稱為“心向”。這時候,一般有經驗的教師往往非常重視學生的這一心理需求,以精湛的導入愉悅學生的耳目,激發(fā)學生的心靈,開發(fā)學生的智力,觸發(fā)學生的情感,將學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過來。夏老師就是這樣做的,一開始播放風光片,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引到了美麗的日月潭。學生看著看著發(fā)出了發(fā)自內心的感嘆:好美啊。學生在這樣美的心境下進入課堂,有了這個美的情境,學生就能在學習中愉快地暢游了。到了這節(jié)課結束了,和生字朋友說再見了,小朋友們就會高興地說出“群山環(huán)繞、名勝古跡,byebye!……”
二、以學生為本、以質疑為線、以朗讀為主。
我們說,要讓孩子帶著疑問進課堂,帶著疑問課堂出課堂。這堂課上夏老師從“在這么美麗的地方,你想知道什么?”讓學生質疑,帶著“這是島?”“在什么地方?”“湖水面積多大、多深?”“為什么那么美?等問題進入文本,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反復朗讀中感悟與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有感情地朗讀,學生讀出了自己內心的感受,真情實感自然流露。
三、以人為本,自主學習、探究。
新課程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在這堂課中有一個非常閃亮的地方,那就是師生共同演繹“群山環(huán)繞”。學生開始是“遙遙相對”,這時第一個孩子說:“不對,你們不應該和老師站那么遠……?!庇械恼f:“群山就是有很多山,而山應該有高有低,你們應該有些人搞一點,有些人矮一點……”有的說:“應該有幾座山在后面,有幾座山要重疊起來……”等等。整個環(huán)節(jié)給人的感覺特別真實,教師沒有做任何繁瑣的分析而學生已經理解了這個詞語的意思,整個課堂開放而靈活,充滿生機。
四、從課內到課外知識的不斷延伸。
在課的一開始,老師在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還簡單介紹了那里的文武廟,獨具匠心,注重了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的銜接與整合。然而課堂是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不存在十全十美的課堂,我在聽課過程中有幾點小小的個人建議。
一、在課的一開始讓學生欣賞風光片時,美妙動聽的背景音樂給人輕松舒適的享受。但當進入文本學習的時候,我覺得應該把背景音樂關掉。因為神圣的課堂永遠是安靜的,而且二年級的學生注意力分配比較差,注意的廣度比較低,因此很有可能很多學生只顧著聽音樂而忽視了文本的學習,學生只有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下才能更好地學習。
二、作為二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我想朗讀是一個重頭戲。學生只有在不斷的反復的朗讀中才能感受文本、理解文本。但這堂課上無論是何種形式的朗讀次數(shù)似乎太少了些,完全可以通過讓學生反反復復去讀,去品味。
第2篇 日月潭評課稿
日月潭評課稿
《日月潭》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中的課文。本課描繪了臺灣著名風景區(qū)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寶島臺灣,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作者是按照這樣的游覽順序描寫的:首先介紹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圍的優(yōu)美風光;然后介紹了日月潭名稱的來歷;最后介紹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異的秀麗風光。語言流暢優(yōu)美、清新自然,是供學生品詞析句的好文章,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在聽了陳老師執(zhí)教的這一課后,感觸頗深。整節(jié)課上陳老師那親切自然的教態(tài),和那一口標準的國語,猶如一杯濃濃的奶茶,那樣的`香,那樣的柔,那樣的甜。
整堂課上,陳老師把朗讀作為教學的重頭戲。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很多語言他知道但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于是他就用自己的朗讀表達內心的情感,用朗讀來激發(fā)自身的情感。陳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能抓住日月潭“樹木茂盛、群山環(huán)繞”等旖旎風光,讓學生品讀,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讓學生讀中感悟、讀中探索,如陳老師在教學第一段的第三句話時,就是讓孩子們品讀,剛開始,學生讀好后,只能淺顯地感覺到這句話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卻說不出所以然。這時,她又讓學生再讀,讀后看看圖和多媒體畫面,再來體會哪里美,學生就能感受到“樹木茂盛”很美、“群山環(huán)繞”很美、“許多名勝古跡”也很美。并且學生還能用動作演示的方法來理解“群山環(huán)繞”這個難點詞。這時再指導朗讀就使“品”得以深化。同時,陳老師利用自己的朗讀加以范讀,領讀,這樣直接加強了孩子們的朗讀水平,也做到了“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了。
第3篇 《日月潭的傳說》的評課稿
《日月潭的傳說》的評課稿范文
一、教學過程非常流暢,環(huán)節(jié)與環(huán)節(jié)之間過渡自然。
二、整堂課的設計體現(xiàn)出了語文學習的本質:
1、對文本的把握比較到位;
2、突出了聽、說、讀、寫等實踐訓練;
3、運用了多種實踐手段,如朗讀課文、比較句子、復述故事、想象訓練等;
4、對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比較科學、合理,如動畫、音樂等元素的引入。
● 值得學習的地方
1、第一環(huán)節(jié),設計出彩。
這堂課第一環(huán)節(jié)所出示的9個四字詞語可以說是課文內容的凝練,蔣老師將其分成三組,要求學生“讀詞→讀出詞的感情→就詞概括課文內容”。這樣的設計富有層次、對學生的要求也逐步遞進,不僅使學生回顧了課文內容,加深了對詞語的認識和理解,還使學生的概括能力得到了訓練。
2、科學有效地創(chuàng)設了傳說情境。
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蔣老師就通過播放動畫(與課文內容十分貼合)、配樂朗誦(所選擇的貝多芬《命運交響曲》與“降服惡龍” “披荊斬棘”的情境十分貼合)等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將學生引入到課文的'情境中,使學生能夠更投入地學習,從而取得了良好的課堂效果。
3、強調朗讀,形式多樣。
朗讀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領會課文潛在內涵的重要途徑。蔣老師在這堂課中創(chuàng)設了多種形式的讀,有默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領讀、跟讀;男女對比讀、配樂表演讀等,達到了以讀悟情、以讀代講的效果。
● 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課時內容在安排上稍顯不妥。
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既有對詞語、句段的研讀和理解,又有對課文整體把握的訓練與檢測,還有對日月潭自然、人文地理的描繪與展示,可以說容量非常的大,要上好、上充分是很不容易的,因此蔣老師出現(xiàn)了拖堂現(xiàn)象也在情理之中。這堂課為《日月潭的傳說》的第二課時,建議蔣老師可將介紹日月潭自然、人文地理的部分放在該課的第一課時去完成,這樣便可以有效協(xié)調課時容量了。
二、教學用語不夠簡潔。
蔣老師在授課或與學生進行問答互動的時候,常常會重復自己的話語或重復學生的答語,這樣就顯得語言不夠簡潔。
三、板書沒有及時寫。
原本應該是一問一答一總結一板書的,但蔣老師在授課過程中沒有及時寫板書,而是之后發(fā)覺再補上的,這是青年教師上課時常會出現(xiàn)的情況,我在上公開課時也出過這樣的錯誤,或者是因為緊張,或者是備課時還不夠細致。
四、對學生,需引導體會,而不是強加意識。
在就理解課文內容的問答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回答不出,蔣老師便將正確的理解灌輸給學生,其實可以設計一些簡單而有層次的小問題,將學生逐步導向正確的理解,這就需要在備課中多考慮突發(fā)問題的解決方案及如何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文意的具體方法。
● 個人感受
就青年教師而言,蔣老師的這堂課可以說是十分的出色了,與蔣老師同一年工作的我在聽課之后十分欣喜又倍感壓力。欣喜的是,青年教師不僅可以做到不輸,而且也能贏得漂亮。倍感壓力的是,蔣老師的出色表現(xiàn)讓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某些欠缺之處,并讓我對自己在教學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斷鞏固專業(yè)知識、努力提高專業(yè)技能、多多向前輩、同行學習。我相信,我也可以贏,一樣可以贏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