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第1篇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只有一個地球》評課稿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只有一個地球》評課稿
一、對文本的處理,以人格化的語言呈現(xiàn)在師生面前。
語文閱讀教學,是師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教著把握住這一點,在學習整篇文章時,始終是以“地球母親向我們述說”為線索,來體悟文本的。這樣處理,使學生與文本更接近,使枯燥的文字變成一位母親的述說,人格化的語言,人性化的處理,勢必會激發(fā)起學生強烈的情感沖動,使學生深刻領(lǐng)悟文章的內(nèi)涵,起到了積極作用,這也是這節(jié)課最鮮明的特點之一。
二、挖掘文本內(nèi)在的情感,展現(xiàn)給學生人文的關(guān)懷。
《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文字樸實自然,寫了較多地球資源豐富的內(nèi)容,學生不容易被文字背后的情感所感染。王老師的教學設(shè)計,首先是讓學生反復地朗讀課文,進行地球樣子的想象描述,讓學生了解地球是如此的美麗,和藹可親。使學生始終沉浸在對地球真摯的愛這種美好的情感之中。通過看圖片、談感受,感受地球的可愛,并且為人類慷慨地提供礦產(chǎn)資源,地球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后,話題一轉(zhuǎn),他在宇宙中卻很渺小,同時又遭受人類無情的破壞,這樣,學生真正體會到地球外表的可愛,內(nèi)涵的豐富,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達到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深入挖掘語言文字的情感因素,讓學生沉浸在語文的真善美魅力之中,這也是語文教學的真諦。
三、自讀自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王老師在這方面處理的很好?!吨挥幸粋€地球》一課,是說明性文章,它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guān)知識,同時又告誡人們要保護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這與人們息息相關(guān)的事情,學生很感興趣,聯(lián)系實際,教師安排學生 收集相關(guān)資料,把收集的資料在課堂上交流、匯報,當然,這也是在學生讀文感知文本內(nèi)容,又放手讓學生討論的基礎(chǔ)上進行的,教師從多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四、以情促讀,讀中感悟,加強讀書方法指導。
王老師在教授本課時,在深挖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礎(chǔ)上,指導學生朗讀,充分體現(xiàn)了課標要求的在讀中理解,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比如: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這句話,學生在了解地球如此美麗、壯觀之后,產(chǎn)生了強烈的對地球熱愛之情。而后,深情地讀出這句話。在講“地球資源有限”這部分時,教師加強了朗讀指導,使學生強烈的意識到地球的可愛和保護地球的迫切。
王老師執(zhí)教的這節(jié)課,如果在學生對文本理解不是很透徹時,適時增加學生討論、交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閱讀文本,效果會更好。
以上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幾個突出特點進行的評述,評的不合理的地方還請各位多多指教。謝謝﹗
第2篇 九年級上冊語文《傅雷家書》評課稿
九年級上冊語文《傅雷家書兩則》評課稿
上周聽了本校李老師的課《傅雷家書兩則》之后,學到了很多的優(yōu)點。
首先,新課導入充滿親切感,打破了嚴肅的氛圍,讓學生很快就進入學習狀態(tài)。
“同學們,你們跟身在遠方的親人和朋友的聯(lián)系與交流一般是通過哪些方式?寫信是人與人之間傳遞感情、展開深層次心靈交流的常見方式。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傅雷寫給兒子的兩則信件?!?/p>
其次,教師用問題導讀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集中注意力,使之積極思維,更快進入解讀文本的狀態(tài)。
(一)賞讀第一封信:
1、第一封家書的開頭稱呼是什么?為什么要這么稱呼?
2、傅雷是從哪幾個方面具體告訴兒子怎樣面對消沉苦悶的?
3、找出本信中的兩處比喻和引用的故事,體會其作用。
(二)賞讀第二封信:
1、信的開頭,傅雷把兒子的信比喻成了什么?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感情?
2、面對兒子獲得巨大成功,傅雷的反映與一般父母有何異同?
第三,采用比較閱讀法,從寫作時間、寫作旨意、表達風格進行比較,使二者相得益彰。
寫作時間
寫作旨意
表達風格
消極苦悶之時
勸慰兒子如何面對感情的創(chuàng)傷,學會泰然處之。
如和風細雨、款款相慰的`鼓勵。
欣喜成功之時
提醒兒子要保持謙卑、不懼孤獨,勇于攀登藝術(shù)的至境。
滿懷欣喜、激情洋溢的勉勵。
第四,將兩封信當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正確引導學生理解“堅強”的主旋律。這可以從導讀設(shè)計中的系列問題中看出來。
1、從文中找出能貫穿兩封信主旋律的一個詞。(堅強)
2、兩封信中都提到了“堅強”,找到信中對“堅強”內(nèi)涵的直接解說?
3、如何做到堅強?
4、你認為傅雷希望兒子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5、從兩封信中,哪些字里行間可以體現(xiàn)“父子如朋友”的情意?
第五,能夠努力挖掘文章深層的底蘊,拓展引申,讓學生舉一反三,吸收文本的精神營養(yǎng)。
(一)體驗與反思:說說你能感受到字里行間藏著的深深的父愛。
(二)拓展與引伸:
其實,天下絕大多數(shù)的父親都一樣,都有一顆慈愛的心,一份無私的愛,都期盼著自己的兒女能夠健康順利成長?,F(xiàn)在靜下心來,好好回想,你們感受到了父親對你們的愛嗎?
請大家仿照下面形式,用“父愛是……”也寫三句。
父愛是一片天,讓我的理想放飛;
父愛是一個洋,給我無邊的溫暖;
父愛是一架梯,助我勇攀最高峰。
第3篇 初二上冊語文《三峽》評課稿
初二上冊語文《三峽》評課稿
各位老師:
上午好!我來自黃坦中學的賽課,我們團隊由張老師授課,王老師敘述磨課過程。今天我在此就張老師《三峽》這堂課的教學淺談幾點自己的收獲。
張老師是我們的教研組長,語文基本功扎實,教學語言豐富優(yōu)美,感染力強,對課堂的調(diào)控張弛有度??v觀本課教學,我認為有以下幾個亮點:
亮點之一: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環(huán)節(jié)緊扣,重點突出。
經(jīng)過多次的磨課、研討之后,我們團隊最終把教學目標的中心定位在“朗讀”上,期望達成讀的三個層次,即讀通、讀懂、讀好。讓學生在朗讀中疏通文意、積累字詞;讓學生在朗讀中把握文章寫景生動傳神、語言精美的特點;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作者熱愛山水、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在課堂教學中,張老師將三維目標有機融合在一起,使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過渡自然。。沒有生拉硬拽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感覺。
亮點之二:課文朗讀與課堂教學緊密結(jié)合,且形式多樣,方法得當。
平常教學中我們往往會把朗讀與品析人為地分離。其實像《三峽》這樣精美的山水小品文,教學中應當讓學生在讀中品、品中悟。這點張老師做得非常好。在初讀時就要求學生讀準字音、把握好節(jié)奏。在指名讀之后,還細致的指導學生朗讀的方法:讀好“領(lǐng)起”詞的短暫拖音,讀好四字詞語的節(jié)拍,讀好特別之處的頓音,讀出文言的韻味。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有朗讀示范,更有例子與方法的呈現(xiàn),這樣使學生有更深刻的知識印痕。
在深入解讀寫景的精彩段落時,教師要求學生先概括出三峽山水的特點后再品讀,通過個人讀、小組讀、教師范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讀出三峽山的高峻連綿,讀出夏水的奔放、春冬之水的清幽秀麗、秋水的凄幽悲涼。其中重點品讀第三段,充分感受三峽春冬之水既清幽秀麗又靈動飛揚之獨特之美。精彩的品讀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文言朗讀能力,而且使學生細致把握了酈道元寫景之用詞凝練、生動、傳神的特點,同時也就水到渠成地領(lǐng)悟了作者熱愛山水、追求天人合一的崇高思想境界。
亮點之三:張老師的《導學案》和《作業(yè)“唐三彩”》設(shè)計得頗有特色。
例如《導學案》中“趣味識字”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找出文章中“山”字旁和“水”字旁的字,不僅促使學生自學了重點字詞,而且也為下面的.解讀三峽山水之美作了鋪墊。而《作業(yè)“唐三彩”》的設(shè)計則是充分體現(xiàn)了目標教學中的分層教學理念。
作業(yè)內(nèi)容分為綠、黃、紅三個版塊:“綠”為“知識回顧”,是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文言字詞句的鞏固練習,屬于容易題;“黃”為“學海揚帆”,是在文本解讀基礎(chǔ)上的一般拓展,難度中等;而“紅”這個版塊的“遷移拓展”是作業(yè)中最難的部分,要求學生親身游歷家鄉(xiāng)山水,用心靈感受自然之美并形成文字。教師對這三個版塊作業(yè)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完成能力選擇其中兩個版塊來完成,既照顧了能力一般的學生,又兼顧了能力強的學生深化文本的需求。
總之,我認為這是一次既求新又求實,同時又很好體現(xiàn)了“目標教育教學”理念的有效課堂教學實踐。都說“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shù)”,這一點在語文教學中尤為凸顯。比如本堂課在品讀精彩段落之后有一個小結(jié)感悟,張老師將“美在……”的內(nèi)容呈現(xiàn)在幻燈上,顯得有點急于求成的感覺。我認為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小結(jié)感悟,并與整個品讀過程結(jié)合在一起,采用“三峽美,美在”這樣的句式去說。這種方法也可以作為檢測學生是否達成學習目標的一種手段。
以上僅為個人拙識淺見,不當之處還望各位同仁指教。謝謝!
第4篇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頤和園》評課稿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頤和園》評課稿范文
昨晚去城西聽課,獲益很多,也有點滴感想。下面就其中陳強執(zhí)教的《頤和園》談幾點看法。
整堂課給我的印象是思路非常清晰。下面我就從六個方面談點看法。
1、 導入簡單明了,直接切入主題。
在板書課題時,對頤和園的“頤”字的字型作了強調(diào),因為這個字的左邊很多同學會把它寫成“臣”。
對開頭的頤和園簡介安排得也很好,引起了學生對學習課文的興趣。
2、對字詞教學陳老師也很注重。對字音、字型、字義講得很到位,用了近15分鐘。但是我想作為四年級的學生,應該自己有能力去完成字詞的學習。教師只要對幾個典型的、難以理解的字詞提醒一下就可以了。
3、 這篇課文作者是按游覽順序描寫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對于理清課文的脈絡(luò),陳老
師做得很好。陳老師在學生找到描寫游覽路線的句子后,進一步出示了一段口頭填空:作者先來到( ),接著到了( ),然后來到( ),最后到了。學生對課文的脈絡(luò)了解得很清楚了。陳老師如果能在這時適時地進行這種寫作方法的指導就更好了。
4、 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年齡小,對語文學習的深遠意義是認識不到的。推動他們學習的力量主要來自于學習興趣。所以,陳老師改進教學方法,努力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以生動的畫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頤和園》的第二自然段時,讓學生觀賞頤和園長廊上的畫的美麗景色。學生看到這些人物花草時,既驚奇又興奮,學習興趣非常濃厚,并能直觀感受頤和園的美。
5、《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奔纫M織學習活動,又要給學生以必要的點撥、輔導。在出示走廊上的畫后,陳老師提問:“看了這些畫,你有什么想法?想說點什么?”學生只說出了辛苦,沒有深入地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能干,更不會產(chǎn)生民族自豪感,教學難點就不能很好地解決了。其實,在講到“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完全相同的?!边@句句子時,老師如果引導學生作深入的理解,然后再去讓學生讀,學生會讀得更有感情,民族自豪感會從朗讀中很好地體現(xiàn)出來了。
6、最后的課外拓展安排得很好,增加了學生的課外知識,但我覺得介紹頤和園的三絕時,讓學生了解哪三絕就可以了,完全沒有必要像講解課文那樣去一句一句地理解。
以上也只是我對這堂課的粗淺認識。教育真的是一門藝術(shù),其中的種種,都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鉆研、去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