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
一、井下電氣設備安全操作基本要求
1. 操作人員應具備必要的電氣知識和技能培訓,持有有效的電工操作證書。
2. 使用前,必須檢查電氣設備的完好性,確保無損壞、裸露導線、松動接頭等問題。
3. 井下作業(yè)環(huán)境潮濕,所有電氣設備應具備防潮、防爆功能,并定期進行絕緣性能測試。
4. 設備啟動前,需確認周圍無易燃易爆物品,確保安全距離。
5. 作業(yè)期間,禁止帶電維修,必須切斷電源,掛上警示牌。
二、井下電氣設備安裝與維護
1. 安裝電氣設備時,應遵守設計規(guī)范,確保接地可靠,線路布局合理。
2. 維護時,應定期清理設備積塵,防止短路和過熱。
3. 更換部件時,應使用同型號、規(guī)格的產(chǎn)品,確保設備性能穩(wěn)定。
4. 對于故障設備,應及時報告,由專業(yè)人員處理,不得擅自拆修。
三、井下電氣作業(yè)安全規(guī)定
1. 井下作業(yè)必須佩戴安全帽,穿防靜電工作服,攜帶便攜式瓦斯檢測儀。
2. 使用電動工具時,手部應保持干燥,避免觸電。
3. 遇到電氣火災,應立即切斷電源,使用干粉滅火器撲救,嚴禁用水。
4. 在雷雨天氣,禁止進行露天電氣作業(yè)。
四、應急處理與事故預防
1. 建立應急預案,定期進行應急演練,提高員工應對電氣事故的能力。
2. 定期檢查電氣設備的保護裝置,確保其正常運行。
3. 對井下電氣設備進行定期維護保養(yǎng),減少故障發(fā)生。
標準
1. 符合《煤礦安全規(guī)程》關于井下電氣作業(yè)的相關規(guī)定。
2. 遵守國家gb/t 3805-2008《特低電壓(elv)限值》標準。
3. 嚴格執(zhí)行企業(yè)內(nèi)部的電氣設備操作、維護和安全管理規(guī)定。
4. 依據(jù)iso 9001質(zhì)量管理體系,確保電氣設備的安全、高效運行。
考試題及答案
1. 井下電氣設備操作人員應具備哪些基本條件?
答:應具備必要的電氣知識和技能培訓,持有有效的電工操作證書。
2. 井下電氣設備發(fā)生故障時,應如何處理?
答:應及時報告,由專業(yè)人員處理,不得擅自拆修。
3. 遇到電氣火災,應使用何種滅火器撲救?
答:應使用干粉滅火器撲救,嚴禁用水。
4. 井下電氣作業(yè)時,為何需要定期清理設備積塵?
答:防止積塵導致短路和過熱,確保設備安全運行。
5. 井下電氣設備安裝時,如何保證接地可靠性?
答:應遵守設計規(guī)范,確保接地可靠,線路布局合理。
井下電氣安全操作規(guī)程范文
1.送電前必須查明的問題:
1.1開關線路、變壓器是否處于良好狀態(tài)、是否有人工作。
1.2檢修是否結(jié)束,檢修負責人是否親自聯(lián)系,或記錄本上有簽字。本線路或設備是否有其他人員進行作業(yè)。
1.3雙回路并列運行時,是否定過相序,定相后的線路是否檢修過,更換過。
2.操作程序
2.1變電所應按先總開關,后分路開關的順序操作(先拉油開關,后拉隔離開關)。停電時應先斷分路(先油開關后隔離開關)再斷總電源。
2.2停送電必須戴上絕緣手套、穿上絕緣靴和站在絕緣臺上進行。
3.注意事項
3.1 停送電指令和檢修人員的聯(lián)系,必須記錄清楚,以備查考。
3.2嚴禁帶負荷合關隔離開關。
3.3一人操作一人監(jiān)護。
3.4 未盡事宜按有關規(guī)定、制度、措施進行。
第2篇 煤礦職工不安全行為預防井下電氣網(wǎng)絡三大保護保護接地規(guī)程
煤礦井下防止觸電保護有:變壓器中性點禁止接地、完善的保護接地系統(tǒng)、靈敏的漏電保護。對保證煤礦低壓電氣設備的安全運行,避免各類事故的發(fā)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保護接地、漏電保護、過流保護,通常稱為煤礦井下電氣網(wǎng)絡的三大保護。這里主要談談保護接地有關知識。
什么是保護接地呢肯定有人說,保護接地就是由金屬線把電氣設備外殼和大地連接。這僅是片面的理解。保護接地就是用導體把電氣設備中所有正常不帶電部分的外露金屬部分和埋在地下的接地電極連接起來,以防止人身觸電的一項極其重要的措施。井下電氣設備電壓在36伏以上和由于絕緣損壞可能帶有危險電壓的電器設備的金屬外殼、構(gòu)架、鎧裝電纜的鋼帶等必須有保護接地。保護接地的主要形式有:保護接地網(wǎng)、主接地極、局部接地極、接地母線、連接導線與接地導線。
保護接地有什么重要作用呢從觸電安全保護和直接短路兩個方面來解釋保護接地的重要作用。
1、有保護接地和沒有保護接地情形下,設備外殼帶電,如果人觸及帶電外殼的情形分析:沒有保護接地:這是觸電電流全部經(jīng)過人體流入大地,形成回路,非常危險,可能導致觸電身亡。
有保護接地:人體電阻為1000歐姆,規(guī)程規(guī)定接地電阻不得超過2歐姆,由于人體電阻遠遠大于接地極的電阻,因此只有接地電流的一小部分流經(jīng)人體,大部分則從接地裝置流過。
兩者比較可以看出,有保護接地的情況下,人體在觸及帶電設備時相對安全多了。
2、若兩臺井下電氣設備碰殼漏電,兩相對地短路,如果短路電流不能使繼電器動作,就存在危險電壓。若將所有的電器設備的接地極都連接起來,形成接地網(wǎng),此時就不是接地短路,而是直接短路,短路電流增大,從而使保護裝置動作,切除故障。
我們再來談談保護接地網(wǎng)的構(gòu)成。井下電氣設備比較分散,而且供電距離又遠,很難有一個集中的接地裝置來滿足保護接地的需要。因此,除井下中央變電所設置接地極外,沿途供電線路還埋設了許多局部接地極。利用鎧裝電纜的鉛皮、鋼帶以及橡套電纜的接線,把分布在井底車場、運輸大巷、采區(qū)變電所以及工作面配電點的電氣設備(36伏以上)的金屬外殼在電氣上連接起來,這樣就使各處埋設的接地極(局部接地極)也并聯(lián)起來,從而形成一個井下保護接地系統(tǒng),這就是井下保護接地網(wǎng)。
在現(xiàn)實工作中,有些同志認為電氣設備的橡套電纜有接地芯線和設備金屬外殼連接,就不用再埋設局部接地極了,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在井下保護接地網(wǎng)中,局部接地極是基礎組成單元,接地芯線起一個連接作用,兩者缺一不可。
區(qū)隊在日常井下保護接地裝置的檢查與維修中應注意以下要點:應明確檢查人員、檢查時間、檢查標準。凡有值班人員的機電硐室和專職司機的電氣設備,在交接班時,必須由值班人員和專職司機對局部接地極、接地導線及連接導線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對于其它電氣設備的保護接地,則由維護人員每周至少進行一次表面檢查,檢查的重點是整個接地網(wǎng)的連接情況,使保護接地處于完好狀態(tài),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接觸不良,或有嚴重銹蝕情況,應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