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內(nèi)容
一、工程安全生產(chǎn)隱患防范規(guī)程
1. 建立安全管理體系:制定并實施全面的安全政策,明確各級管理人員的安全職責,確保安全責任落實到人。
2. 定期安全檢查:組織定期的安全巡查,及時發(fā)現(xiàn)并消除隱患,防止事故的發(fā)生。
3. 工程設計審查:對工程項目的設計方案進行安全評估,確保設計方案符合安全規(guī)范。
4. 施工過程監(jiān)控:嚴格監(jiān)控施工過程,對關鍵環(huán)節(jié)進行專項安全檢查,確保施工安全。
5. 員工培訓:定期對員工進行安全知識培訓,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理能力。
6. 應急預案:建立應急預案,定期演練,確保在突發(fā)情況下能夠迅速有效地應對。
7. 設備管理:對施工現(xiàn)場的設備進行定期維護保養(yǎng),確保設備處于良好工作狀態(tài)。
8. 危險源識別與控制:對施工現(xiàn)場的危險源進行識別,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控制。
9. 環(huán)境因素考慮:考慮環(huán)境因素對工程安全的影響,如天氣、地形等,并采取相應措施。
10. 文檔記錄:保持完整的安全記錄,包括檢查報告、培訓記錄、事故處理報告等,以便追蹤和改進。
標準
1. 符合國家和地方的安全生產(chǎn)法規(guī),執(zhí)行相關行業(yè)的安全標準和規(guī)定。
2. 安全管理體系應具有可操作性和適應性,能夠適應工程項目的特性和變化。
3. 安全檢查應有明確的頻率和標準,檢查結(jié)果應及時反饋并整改。
4. 員工培訓應覆蓋所有崗位,培訓內(nèi)容應與實際工作緊密相關。
5. 應急預案應包括事故預防、響應、恢復等階段,且應定期更新。
考試題及答案
1. 問:工程安全生產(chǎn)的第一責任人是誰?
答:工程安全生產(chǎn)的第一責任人通常是項目經(jīng)理或企業(yè)法定代表人。
2. 問:安全管理體系應包含哪些主要元素?
答:應包含安全政策、職責分配、安全檢查、設計審查、施工監(jiān)控、員工培訓、應急預案、設備管理、危險源控制和文檔記錄等元素。
3. 問:在施工過程中,如何處理發(fā)現(xiàn)的安全隱患?
答:應立即采取臨時防護措施,記錄隱患詳情,制定整改計劃并跟蹤直至隱患消除。
4. 問:員工安全培訓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傳授安全操作技能,以及增強應急處理能力。
5. 問:什么是危險源識別與控制?
答:危險源識別與控制是指在項目中找出可能引發(fā)事故的因素,采取預防措施,降低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
工程安全生產(chǎn)隱患防范規(guī)程范文
1.關于基坑(槽)土方開挖與回填安全技術措施,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基坑(槽)開挖時,兩人操作間距應大于2m。多臺機械開挖,挖土機間距應大于5m。在挖土機工作范圍內(nèi),不允許進行其他作業(yè)。挖土應由上而下,逐層進行,嚴禁先挖坡腳或逆坡挖土
b.開挖至坑底標高后坑底應及時滿封閉并進行基礎工程施工
c.地下結(jié)構(gòu)工程施工過程中應及時進行夯實回填土施工。在進行基坑(槽)和管溝回填土時,其下方不得有人,所使用的打夯機等要檢查電器線路,防止漏電、觸電,停機時要切斷電源
d.在拆除護壁支撐時,應按照回填順序,從下而上逐步拆除。更換護壁支撐時,必須先安裝新的,再拆除舊的
答疑:參考答疑:
a
解析:對于選項a,基坑(槽)開挖時,兩人操作間距應大于2.5m。多臺機械開挖,挖土機間距應大于10m。在挖土機工作范圍內(nèi),不允許進行其他作業(yè)。挖土應由上而下,逐層進行,嚴禁先挖坡腳或逆坡挖土基坑(槽)土方開挖與回填安全技術措施,還包括:
(1)土方開挖不得在危巖、孤石的下邊或貼近未加固的危險建筑物的下面進行。施工中在基坑周邊應設排水溝,防止地面水流入或滲入坑內(nèi),以免發(fā)生邊坡塌方。
(2)基坑周邊嚴禁超堆荷載。在坑邊堆放棄土、材料和移動施工機械時,應與坑邊保持一定的距離,當土質(zhì)良好時,要距坑邊lm以外,堆放高度不能超過1.5m。
(3)基坑(槽)開挖應嚴格按要求進行放坡。施工時應隨時注意土壁的變化情況,如發(fā)現(xiàn)有裂紋或部分坍塌現(xiàn)象,應及時進行加固支撐或放坡,并密切注意支撐的穩(wěn)固和土壁的變化,同時對坡頂、坡面、坡腳采取降排水措施。當采取不放坡開挖時,應設置臨時支護,各種支護應根據(jù)土質(zhì)及基坑深度經(jīng)計算確定。
(4)采用機械多臺階同時開挖時,應驗算邊坡的穩(wěn)定,挖土機離邊坡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以防塌方,造成翻機事故。
(5)在有支撐的基坑(槽)中使用機械挖土時,應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碰撞支護結(jié)構(gòu)、工程樁或擾動基底原土。在坑槽邊使用機械挖土時,應計算支護結(jié)構(gòu)的整體穩(wěn)定性,必要時應采取措施加強支護結(jié)構(gòu)。
2.關于人工挖孔樁施工安全控制要點,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樁孔內(nèi)必須設置應急軟爬梯供人員上下井,使用的電葫蘆、吊籠等應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動卡緊保險裝置
b.每日開工前必須對井下有毒有害氣體成分和含量進行檢測,并應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護措施。樁孔開挖深度超過6m時,應配置專門向井下送風的設備
c.孔口四周必須挖出的土石方應及時運離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1m范圍內(nèi)。機動車輛通行應遠離孔口
d.挖孔樁各孔內(nèi)用電嚴禁一閘多用??咨想娎|必須架空2.0m以上,嚴禁拖地和埋壓土中,孔內(nèi)電纜線必須有防磨損、防潮、防斷等措施。照明應采用安全礦燈或12v以下的安全電壓
答疑:參考答疑:b
解析:對于選項b,每日開工前必須對井下有毒有害氣體成分和含量進行檢測,并應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護措施。樁孔開挖深度超過10m時,應配置專門向井下送風的設備.
人工挖孔樁施工安全控制要點,還包括:
(1)人工挖孔樁施工前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嚴格按方案規(guī)定的程序組織施工。開挖深度超過16m的人工挖孔樁工程還要對專項施工方案進行專家論證。
3.關于洞口作業(yè)的安全防范措施,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垃圾井道和煙道,應隨樓層的砌筑或安裝而消除洞口,或參照預留洞口作防護。管道井施工時,還應加設明顯的標志。如有臨時性拆移,需經(jīng)施工負責人核準,工作完畢后必須恢復防護設施。
b.位于車輛行駛道旁的洞口、深溝與管道坑、槽所加蓋板應能承受不小于當?shù)仡~定卡車后輪有效承載力2倍的荷載
c.墻面等處的豎向洞口,凡落地的洞口應加裝開關式、工具式或固定式防護門,門柵網(wǎng)格的間距不應大于35cm,也可采用防護欄桿,下設擋腳板(笆)
d.下邊沿至樓板或底面低于80cm的窗臺等豎向洞口,如側(cè)邊落差大于2m時,應加設1.2m高的臨時護欄
答疑:參考答疑:c
解析:對于選項c,墻面等處的豎向洞口,凡落地的洞口應加裝開關式、工具式或固定式防護門,門柵網(wǎng)格的間距不應大于15cm,也可采用防護欄桿,下設擋腳板(笆)洞口作業(yè)的安全防范措施,還包括:
(1)板與墻的洞口,必須設置牢固的蓋板、防護欄桿、安全網(wǎng)或其他防墜落的防護設施。
(2)電梯井口必須防護欄桿或固定柵門;電梯井內(nèi)應每隔兩層并最多隔10m設一道安全網(wǎng)。
(3)鋼管樁、鉆孔樁等樁孔上口,杯形、條形基礎上口,未填土的坑槽,以及人孔、天窗、地板門等處,均應按洞口防護設置穩(wěn)固的蓋件。
(4)施工現(xiàn)場通道附近的各類洞口與坑槽等處,除設置防護設施與安全標志外,夜間還應設紅燈示警。
(5)洞口根據(jù)具體情況采取設防護欄桿、加蓋件、張掛安全網(wǎng)與裝柵門等措施時,必須符合規(guī)范要求。
4.關于攀登作業(yè)的安全隱患防范措施,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固定式直爬梯應用金屬材料制成,梯寬不應大于50cm,支撐應采用不小于l70_6的角鋼i,埋設與焊接均必須牢固。梯子頂端的踏棍應與攀登的頂面齊平,并加設11.5m高的扶手。使用直爬梯進行攀登作業(yè)時,攀登高度以5m為宜。超過2m時,宜加設護籠,超過8m時,必須設置梯間平臺。
b.作業(yè)人員應從規(guī)定的通道上下,不得在陽臺之間等非規(guī)定通道攀登,也不得任意利用吊車臂架等施工設備進行攀登
c.鋼柱安裝登高時,應使用鋼掛梯或設置在鋼柱上的爬梯。鋼柱的接柱應使用梯子或操作臺。操作臺橫桿高度,當無電焊防風要求時,其高度不宜小于0.5m,有電焊防風要求時,其高度不宜小于1m
d.登高安裝鋼梁時,應視鋼梁高度,在兩端設置掛梯或搭設鋼管腳手架。梁面上需行走時,其一側(cè)的臨時護欄橫桿可采用鋼索,當改用扶手繩時,繩的自然下垂度不應大于1/20,并應控制在10cm以內(nèi)
答疑:參考答疑:c
解析:對于選項c,鋼柱安裝登高時,應使用鋼掛梯或設置在鋼柱上的爬梯。鋼柱的接柱應使用梯子或操作臺。操作臺橫桿高度,當無電焊防風要求時,其高度不宜小于1m,有電焊防風要求時,其高度不宜小于1.8m。
攀登作業(yè)的安全隱患防范措施,還包括:
(1)在施工組織設計中應確定用于現(xiàn)場施工的登高和攀登設施。
(2)攀登的用具,結(jié)構(gòu)構(gòu)造上必須牢固可靠。供人上下的踏板其使用荷載不應大于1100n。當梯面上有特殊作業(yè),重量超過上述荷載時,應按實際情況加以驗算。
(3)移動式梯子,均應按現(xiàn)行的國家標準驗收其質(zhì)量。
(4)梯腳底部應堅實,不得墊高使用。
(5)梯子如需接長使用,必須有可靠的連接措施,且接頭不得超過1處,連接后梯梁的強度不應低于單梯梯梁的強度。
(6)折梯使用時,上部夾角以35°45°為宜,鉸鏈必須牢固,并應有可靠的拉撐措施。
5.土方開挖基坑邊堆放應在1米外,高度不超過1.5m。 與模板對比,模板距樓板邊1米,堆高1米。
6.下邊沿樓板或底面低于80cm的窗臺等豎向洞口,如側(cè)邊落差大于2m時,應加設1.2m高的臨時護欄
7.當遇有五級大風天氣時,必須停止作業(yè)的是:大塊模板拼裝作業(yè)、幕墻施工。 遇到六級大風必須停止作業(yè)的有:腳手架的搭設與拆除、高空(塔吊)吊裝作業(yè)及露天高處作業(yè)。(五級不詳,六級只有吊裝)
8.關于基坑土方開挖與回填的安全技術措施的說法,正確的有( )。
a.人工開挖時,兩人操作間距應大于2m(2.5m)
b.機械開挖時,多臺挖土機間距應大于10m
c.采用機械開挖時,在挖土機工作范圍內(nèi),嚴禁進行其他作業(yè)
d.在基坑邊堆放棄土時,應距坑邊lm以外,堆放高度不能超過(1.5米)lm
e.施工中應防止地面水流人坑內(nèi),以免發(fā)生邊坡塌方
9.關于腳手架搭設的說法,正確的有()。
a.在雙排腳手架中,靠墻一端的外伸長度不應大于桿長的0.4倍,且不應大于 500mm
b.縱向掃地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300mm(200mm)處的立桿上
c.當立桿基礎不在同一高度上時,高處的縱向掃地桿向低處延長兩跨與立桿固 定,高差不應大于lm
d.高度在24m以下的雙排腳手架,外側(cè)立面的兩端各設置一道剪刀撐,中間各 道剪刀撐之間的凈距不應大于15m
e.高度在24m以下的雙排腳手架,可采用剛‘性連墻件、柔性連墻件等與建筑物進行連接
答疑:參考答疑:
p264 b200 e(13)對高度2 4 m及以下的單、雙排腳手架,宜采用剛性連墻件與建筑物可靠連接,亦可采用鋼筋與頂撐配合使用的附墻連接方式。嚴禁使用只有鋼筋的柔性連墻件。對高度 2 4 m以上的雙排腳手架,必須采用剛性連墻件與建筑物可靠連接。 a錯,靠墻的一端外伸長度不應大于0。4倍的兩節(jié)點的中心長度
10.對于腳手架及其地基基礎,應進行檢查和驗收的情況有( )。
a.每搭設完68m高度后 b.五級大風天氣過后
c.作業(yè)層上施加荷載前 d.凍結(jié)地區(qū)土層凍結(jié)后 e.停用40d后
筆記:1.腳手架基礎完工后,架體搭設前;2.每搭設完6-8m高度后;3.作業(yè)層施加荷載前;4.達到設計高度后或遇有六級及以上風或大雨后,凍結(jié)地區(qū)解凍后;5.停用超過一個月
11.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管理上的不安全因素。 p286 管理上的不安全因素也稱管理上的缺陷,主要包括對物的管理失誤,包括技術、設計、結(jié)構(gòu)上有缺陷、作業(yè)現(xiàn)場環(huán)境有缺陷、防護用品有缺陷等;對人的管理失誤,包括教育、培訓、指示和對作業(yè)人員的安排等方面的缺陷;管理工作的失誤,包括對作業(yè)程序、操作作規(guī)程、工藝過程的管理失誤以及對采購、安全監(jiān)控、事故防范措施的管理失誤。 。。。。。缺少 施工條件混亂屬于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
12.關于個人的不安全因素,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心理上的不安全因素,是指人在心理上具有影響安全的性格、氣質(zhì)和情緒,如懶散、粗心等。
b.操作失誤,忽視安全、忽視警告
c.生理上的不安全因素,包括視覺、聽覺等感覺器官,體能、年齡及疾病等不適合工作或作業(yè)崗位要求的影響因素
d.能力上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知識技能、應變能力、資格等不能適應工作和作業(yè)崗位要求的影響因素
統(tǒng)計:您共做對0次,做錯1次,答對率0%
答疑:參考答疑:b
解析:選項b所描述的內(nèi)容,屬于人的不安全行為在施工現(xiàn)場的類型。
筆記:關于個人的不安全因素: 1.【心理】上的不安全因素,是指人在心理上具有影響安全的性格、氣質(zhì)和情緒,如懶散、粗心等。 2.【生理】上的不安全因素,包括視覺、聽覺等感覺器官,體能、年齡及疾病等不適合工作或作業(yè)崗位要求的影響因素 3.【能力】上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知識技能、應變能力、資格等不能適應工作和作業(yè)崗位要求的影響因素。 選項b所描述的內(nèi)容,屬于人的不安全行為在施工現(xiàn)場的類型
13.關于人的不安全行為在施工現(xiàn)場的類型,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 在機器運轉(zhuǎn)時進行檢查、維修、保養(yǎng)等工作
b.有分散注意力行為
c.沒有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用具
d.不安全裝束
e.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處理錯誤
統(tǒng)計:您共做對0次,做錯1次,答對率0%
答疑:參考答疑:
abcde
解析:人的不安全行為在施工現(xiàn)場的類型,還包括:
(1)操作失誤,忽視安全、忽視警告;
(2)造成安全裝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設備;
(4)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體存放不當;
(6)窗險進入危險場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在起吊物下作業(yè)、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