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第1篇 13年度新聞實習報告總結范文
13年度新聞實習報告
我在香港《文匯報》港聞部實習,采寫本地新聞。每天都要在香港不同的地方跑來跑去,我有機會認識香港的社會民生,同時也在與同行的學習和競爭中,品嘗到記者生活的酸甜。
實習中的收獲,是在實踐中學習如何做好新聞工作。在獨立采訪的過程中,我從其他報社的“行家”(記者)那里學到很多,比如如何提問題,如何判斷新聞價值,如何搶占拍照位置。
回到報社要向編輯報告當日采訪的主要內(nèi)容。編輯會根據(jù)新聞的特點,告訴我如何抓住新聞的亮點去寫。稿件經(jīng)編輯修改后,我會分析編輯為何這樣改自己的稿件。第二天再看看其他報紙對同一件新聞如何報道,他們挑選了什么特別的角度,有什么的信息,為什么自己沒能采訪到,同樣可以領悟到許多。
實習的另一個收獲,是認識了許多同行。報社的同事給了我很多照顧,大家的關系也非常融洽。平時采訪中也認識了許多其他報社的記者。大家有時采訪完會一起去吃個飯,談談剛才的新聞,聊聊彼此報社的情況,也互相留下聯(lián)系方式,方便日后的交流和合作。
另外,采訪也讓我了解到香港的社會。我做的新聞比較偏重于民生,在對這些香港最草根的居民的采訪中,我看到了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有其民主自由的風氣,也有其繁華背后的另一面。對香港的了解,將有助于我以后對港澳問題的分析,形成自己的專業(yè)優(yōu)勢。
香港媒體印象
免費報紙“三國”混戰(zhàn)
在香港見到三份免費報紙的激烈競爭,折射出這個城市的報業(yè)市場仍是活力十足。
香港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私人投資的免費報紙《am730》于7月30日創(chuàng)刊,在地鐵和商業(yè)區(qū)免費派發(fā)。而就在半個月前,星島新聞集團剛剛推出免費報紙《頭條日報》,其首階段派發(fā)量為每日40萬份,超過在港有三年歷史的免費報紙《都市日報》。
今年上半年,香港免費報紙市場還是由《都市日報》獨霸天下。它由瑞典傳媒集團kinnevik于__年創(chuàng)辦,于周一至周五在地鐵沿線免費派發(fā)。目前發(fā)行33萬份,每期40版,主要為國際、香港、中國大陸新聞,還有娛樂、文史的副刊。
如今每天早上九點前,只要你走入香港地鐵,分文不花,就可以手握三份報紙。
報業(yè)利潤引發(fā)激烈競爭
香港去年全年廣告業(yè)收入120億港元,報紙占30%,《都市日報》就占了3%。今年前5個月,《都市日報》的廣告收入上升了25%,達2.57億港元,在香港報紙中排名第六。這樣的盈利機會在香港絕對不會被放過,因而刺激了其他免費報紙的誕生。如今3份免費報紙的發(fā)行量相加達到約100萬份,無疑將沖擊目前香港的傳統(tǒng)報紙結構,搶占原有的廣告市場。
市場成熟仍然大有天地
香港報業(yè)市場本已非常成熟和穩(wěn)定。市民報紙有《蘋果日報》、《東方日報》、《太陽報》三足鼎立(后兩者同屬東方報業(yè)集團),強項是本地新聞,標題文字煽情,圖片刺激眼球,充斥各類新聞,但深得普通市民喜愛。發(fā)行量的《蘋果》達到60萬份左右。另外,發(fā)行量較小的市民報紙還有《成報》和《新報》;
《明報》和《星島日報》面向知識分子,強項是教育、房地產(chǎn),關心環(huán)保和醫(yī)療,報道較為客觀中立,具有大報風范;
《文匯報》、《大公報》和《香港商報》是愛國報紙,內(nèi)地新聞較多,如文匯報在內(nèi)地設有三十多個記者站,是香港市民了解內(nèi)地的窗口;
《經(jīng)濟日報》和《信報》立足經(jīng)濟和財經(jīng)類報道,英文報紙則有《南華早報》和《英文虎報》。
免費報紙的進入,能在香港報界掀起波浪,顯示這個城市的報業(yè)還相當有活力。有人說內(nèi)地的報刊市場競爭激烈,市場飽和;面對網(wǎng)絡的沖擊,有人對平面媒體失去信心,我看未必。放開視野,抬高眼界,內(nèi)地報刊市場還是廣闊的空白,留待我們?nèi)ゴ笳谷_。
【第2篇 新聞實習報告范文:新聞專業(yè)實習總結
新聞實習報告范文:新聞專業(yè)實習總結
實習總結
在電視臺新聞部為期一個月的實習就快結束了,可以用八個字總結這段難得的實習經(jīng)歷:時間雖短,收獲不少。
回顧走過的點點滴滴,實習即難忘又充實。短短的一個月實習,讓我從一個從未接觸過新聞采編的普通人到切身處地的了解到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的艱辛,讓我對新聞工作者有了新的認識。這不僅增長了我的社會閱歷,拓寬了我的新聞實踐面,在提高我的新聞采編能力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電視新聞的采寫和制作。
“北漂”生活是艱苦的,又是充實的,這段異鄉(xiāng)“充電”的經(jīng)歷成為四名學生心中難忘的回憶。這一次的實習讓她們對電臺這種相對來說比較陌生的新聞媒體產(chǎn)生了新的認識,拓寬了她們的新聞實踐面,在提高了大家的新聞采編能力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電臺節(jié)目的采寫和制作。
八個字——時間雖短,收獲不少。
五、有選擇的看報
如果你是做社會新聞、時政新聞或經(jīng)濟新聞的,不要一到報社就盯著娛樂版和體育版看,那是在浪費時間??纯茨愫屠蠋熥蛱煲黄鸩稍L,當天見報稿子,看看編輯做了哪些修改,并請教老師為什么要從這個角度寫,仔細比較一下其它報社的同題新聞,找出給你啟迪的東西。
要知道太陽底下無新事,這些東西早晚都會用上。
六、認真做好采訪筆記
如果有一臺筆記本電腦,你打字速度快的優(yōu)點就可以發(fā)揮了,采訪完了,稿子也基本敲個雛形出來了。如果沒有電腦,一定要做好采訪筆記,也許你老師在采訪中記得很少,那是他知道了很多東西。但你不同,一定要認真的記下來,回到報社或家里后在盡快整理出來。千萬別告訴我你還不會記錄那!
七、先思考再下筆。
剛到報社實習的初期,如果不是老師特殊要求,在頭一個月內(nèi)別要求寫稿子,這階段你最重要的是學習采訪技巧和老師們對新聞的理解,要向老師多提問題,并多聽聽他們對新聞的看法。思路理順了,寫稿子時自然會很快很流暢。“腿勤、嘴勤、耳朵長,是當記者的基本素質(zhì)”。
可以說,實習是綜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驗,除了考察你的專業(yè)水平和理論知識以外,還考察了你的處世態(tài)度,做人原則以及處事方法,簡而言之,就是考察你是否懂得怎樣做人。勤奮是首要的,到得最早走得最晚,通宵達旦這些都應該是家常便飯而不是邀功領賞的資本,因為你是實習生,你是來學習的;主動與老師的交流同樣重要,不要窩在辦公室里異想天開,要及時和記者溝通,善于和記者交流,要放得下面子,同樣,因為你是實習生,你是來學習的;追求新聞理想,遵守新聞道德同樣我們也不應忽視,在《經(jīng)濟日報》實習的第一個月里我主動上交紅包1800元,對于其他誘惑更是堅決抵制,固守這一方凈土同樣是因為你是實習生,你是來學習的。此外,創(chuàng)造性地思考和大膽的實踐也是專業(yè)實習過程中所應具備的素質(zhì),我在《經(jīng)濟日報》的第稿件《您買的元宵真的“圓”嗎?》和在《法制日報》的第實習生署名在前的新聞調(diào)查《“火爐”武漢職工中暑事件頻頻發(fā)生——高溫凸顯勞動保障盲點》,都是自己主動發(fā)掘新聞線索,從生活中,包括從媒體炒過的看似過時的話題中提煉新聞線索,大膽報題,勇于獨立策劃采寫,不要怕出丑,不要怕弄巧成拙,還是因為你是實習生?;仡欁哌^的點點滴滴,從學生會主席到一名實習生,再到目前__級的輔導員,不一樣的經(jīng)歷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這些經(jīng)歷也時刻在提醒著我,在什么樣的位置上,就應扮演好什么樣的角色,同時也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從剛開始的與各單位的通訊員確立聯(lián)系包括對報社以及站內(nèi)的情況進行宣傳,到定期的詢問和培養(yǎng)感情,再到有策劃的對重大事件進行新聞采寫以及對突發(fā)性事件的快速處理,新聞采編的幾乎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我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在同一時期所發(fā)稿件中我的稿量占了實習生的絕大多數(shù),得到了站長和其他記者老師的高度評價。大二暑假在強老師和蘇老師的幫助下,我在《湖北日報》政宣部進行兩個月實習,同一時期我并沒有間斷在法制日報的實習工作。
用數(shù)據(jù)、用人物、用語言、用事情、用變化……諸多具體的、看得見摸得著的信息寫稿,當是實習生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掌握采訪基本功。 “七分采三分寫”,是新聞界公認的經(jīng)驗之談。這里重點說說面對面采訪,須做到五會:
(1)要會記。就是把與報道主題相關的人物、事情、言論、結果等,或詳細或簡明但準確地記錄下來。不是所言必錄而是有用則錄、重點必錄、精彩必錄。
(2)要會想。就是在一問一答中觸發(fā)、聯(lián)想到新的亮點和內(nèi)容,再延伸采訪,擴大視野。
(3)要會問。就是根據(jù)不同采訪對象、不同性格、不同采訪環(huán)境,采取交談式的、求教式的、誘導式的、互動式的、乃至擠牙膏式的等多種方法,使被采訪對象樂意介紹你所感興趣的問題。
(4)要會抓重點。就是在采訪中隨時提煉、捕捉住重要的內(nèi)容,抓住本質(zhì)性的東西,并在采訪本上用自己明白的符號加以提示。
(5)要會積累。采訪中的某些素材,不一定即采即用,很可能今后派上用場,是為儲備,不要輕易舍棄。
(6)面談完畢,還要盡可能索取文字、圖片資料,如總結、匯報、經(jīng)驗介紹等。這很重要,不僅能彌補口述之不足,發(fā)現(xiàn)新的素材,而且還因為文字資料更嚴謹,能規(guī)避報道出現(xiàn)差錯。
當然,還有些采訪需到田間、工廠、實驗室等現(xiàn)場,用眼看、手摸、鼻聞、體驗等方式來進行。遇到這類觀察性的采訪,實習生尤其需要珍惜,千萬不要錯失良機。因為一些突發(fā)性新聞,如礦難、火災等,起初往往沒人會接受采訪,主要靠記者對現(xiàn)場的觀察來完成。
第三,重在發(fā)現(xiàn)和捕捉新聞。新聞有兩類,一是發(fā)生的新聞,二是發(fā)現(xiàn)的新聞。前者很明確,多為一件或多件具體的、看得見摸得著的事,如楊利偉駕駛“神舟五號”成功返回地面、武漢過江隧道開工等,勿需你費盡心機去尋找,報道好就行了。后者則不然,多為非單一的、跨時空跨區(qū)域的、甚至是隱藏著的不為人們所知的事物。這是需要有很強的發(fā)現(xiàn)和發(fā)掘能力才能報道的新聞。
怎樣才能發(fā)現(xiàn)和捕捉新聞呢?這是個大題目,此處只勾勒幾根線條:一是從觀察中發(fā)現(xiàn)新聞;二是從縱向和橫向比較中發(fā)現(xiàn)新聞;三是從解剖表象中發(fā)現(xiàn)新聞;四是從多維思考中發(fā)現(xiàn)新聞,等等。此處舉一個例子。
讓新手跟著有經(jīng)驗的“老記者”做一段時間,遠比閉門造車要學得快、學得好。
實習也是學習,失敗也就是兵家常事。每一次的挫敗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潛移默化,成為了知識和經(jīng)驗。拿編輯新聞來說,
由于沒有專線記者帶,
“北漂”生活是艱苦的,又是充實的,這段異鄉(xiāng)“充電”的經(jīng)歷成為四名學生心中難忘的回憶。這一次的實習讓她們對電臺這種相對來說比較陌生的新聞媒體產(chǎn)生了新的認識,拓寬了她們的新聞實踐面,在提高了大家的新聞采編能力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電臺節(jié)目的采寫和制作。
八個字——時間雖短,收獲不少。
【第3篇 2023年新聞實習報告總結范文
實習總結
在電視臺新聞部為期一個月的實習就快結束了,可以用八個字總結這段難得的實習經(jīng)歷:時間雖短,收獲不少。
回顧走過的點點滴滴,實習即難忘又充實。短短的一個月實習,讓我從一個從未接觸過新聞采編的普通人到切身處地的了解到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的艱辛,讓我對新聞工作者有了新的認識。這不僅增長了我的社會閱歷,拓寬了我的新聞實踐面,在提高我的新聞采編能力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電視新聞的采寫和制作。
“北漂”生活是艱苦的,又是充實的,這段異鄉(xiāng)“充電”的經(jīng)歷成為四名學生心中難忘的回憶。這一次的實習讓她們對電臺這種相對來說比較陌生的新聞媒體產(chǎn)生了新的認識,拓寬了她們的新聞實踐面,在提高了大家的新聞采編能力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電臺節(jié)目的采寫和制作。
八個字——時間雖短,收獲不少。
五、有選擇的看報
如果你是做社會新聞、時政新聞或經(jīng)濟新聞的,不要一到報社就盯著娛樂版和體育版看,那是在浪費時間??纯茨愫屠蠋熥蛱煲黄鸩稍L,當天見報稿子,看看編輯做了哪些修改,并請教老師為什么要從這個角度寫,仔細比較一下其它報社的同題新聞,找出給你啟迪的東西。
要知道太陽底下無新事,這些東西早晚都會用上。
六、認真做好采訪筆記
如果有一臺筆記本電腦,你打字速度快的優(yōu)點就可以發(fā)揮了,采訪完了,稿子也基本敲個雛形出來了。如果沒有電腦,一定要做好采訪筆記,也許你老師在采訪中記得很少,那是他知道了很多東西。但你不同,一定要認真的記下來,回到報社或家里后在盡快整理出來。千萬別告訴我你還不會記錄那!
七、先思考再下筆。
剛到報社實習的初期,如果不是老師特殊要求,在頭一個月內(nèi)別要求寫稿子,這階段你最重要的是學習采訪技巧和老師們對新聞的理解,要向老師多提問題,并多聽聽他們對新聞的看法。思路理順了,寫稿子時自然會很快很流暢。“腿勤、嘴勤、耳朵長,是當記者的基本素質(zhì)”。
可以說,實習是綜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驗,除了考察你的專業(yè)水平和理論知識以外,還考察了你的處世態(tài)度,做人原則以及處事方法,簡而言之,就是考察你是否懂得怎樣做人。勤奮是首要的,到得最早走得最晚,通宵達旦這些都應該是家常便飯而不是邀功領賞的資本,因為你是實習生,你是來學習的;主動與老師的交流同樣重要,不要窩在辦公室里異想天開,要及時和記者溝通,善于和記者交流,要放得下面子,同樣,因為你是實習生,你是來學習的;追求新聞理想,遵守新聞道德同樣我們也不應忽視,在《經(jīng)濟日報》實習的第一個月里我主動上交紅包1800元,對于其他誘惑更是堅決抵制,固守這一方凈土同樣是因為你是實習生,你是來學習的。此外,創(chuàng)造性地思考和大膽的實踐也是專業(yè)實習過程中所應具備的素質(zhì),我在《經(jīng)濟日報》的第稿件《您買的元宵真的“圓”嗎?》和在《法制日報》的第實習生署名在前的新聞調(diào)查《“火爐”武漢職工中暑事件頻頻發(fā)生——高溫凸顯勞動保障盲點》,都是自己主動發(fā)掘新聞線索,從生活中,包括從媒體炒過的看似過時的話題中提煉新聞線索,大膽報題,勇于獨立策劃采寫,不要怕出丑,不要怕弄巧成拙,還是因為你是實習生。回顧走過的點點滴滴,從學生會主席到一名實習生,再到目前__級的輔導員,不一樣的經(jīng)歷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這些經(jīng)歷也時刻在提醒著我,在什么樣的位置上,就應扮演好什么樣的角色,同時也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從剛開始的與各單位的通訊員確立聯(lián)系包括對報社以及站內(nèi)的情況進行宣傳,到定期的詢問和培養(yǎng)感情,再到有策劃的對重大事件進行新聞采寫以及對突發(fā)性事件的快速處理,新聞采編的幾乎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我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在同一時期所發(fā)稿件中我的稿量占了實習生的絕大多數(shù),得到了站長和其他記者老師的高度評價。大二暑假在強老師和蘇老師的幫助下,我在《湖北日報》政宣部進行兩個月實習,同一時期我并沒有間斷在法制日報的實習工作。
用數(shù)據(jù)、用人物、用語言、用事情、用變化……諸多具體的、看得見摸得著的信息寫稿,當是實習生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掌握采訪基本功。 “七分采三分寫”,是新聞界公認的經(jīng)驗之談。這里重點說說面對面采訪,須做到五會:
(1)要會記。就是把與報道主題相關的人物、事情、言論、結果等,或詳細或簡明但準確地記錄下來。不是所言必錄而是有用則錄、重點必錄、精彩必錄。
(2)要會想。就是在一問一答中觸發(fā)、聯(lián)想到新的亮點和內(nèi)容,再延伸采訪,擴大視野。
(3)要會問。就是根據(jù)不同采訪對象、不同性格、不同采訪環(huán)境,采取交談式的、求教式的、誘導式的、互動式的、乃至擠牙膏式的等多種方法,使被采訪對象樂意介紹你所感興趣的問題。
(4)要會抓重點。就是在采訪中隨時提煉、捕捉住重要的內(nèi)容,抓住本質(zhì)性的東西,并在采訪本上用自己明白的符號加以提示。
(5)要會積累。采訪中的某些素材,不一定即采即用,很可能今后派上用場,是為儲備,不要輕易舍棄。
(6)面談完畢,還要盡可能索取文字、圖片資料,如總結、匯報、經(jīng)驗介紹等。這很重要,不僅能彌補口述之不足,發(fā)現(xiàn)新的素材,而且還因為文字資料更嚴謹,能規(guī)避報道出現(xiàn)差錯。
當然,還有些采訪需到田間、工廠、實驗室等現(xiàn)場,用眼看、手摸、鼻聞、體驗等方式來進行。遇到這類觀察性的采訪,實習生尤其需要珍惜,千萬不要錯失良機。因為一些突發(fā)性新聞,如礦難、火災等,起初往往沒人會接受采訪,主要靠記者對現(xiàn)場的觀察來完成。
第三,重在發(fā)現(xiàn)和捕捉新聞。新聞有兩類,一是發(fā)生的新聞,二是發(fā)現(xiàn)的新聞。前者很明確,多為一件或多件具體的、看得見摸得著的事,如楊利偉駕駛“神舟五號”成功返回地面、武漢過江隧道開工等,勿需你費盡心機去尋找,報道好就行了。后者則不然,多為非單一的、跨時空跨區(qū)域的、甚至是隱藏著的不為人們所知的事物。這是需要有很強的發(fā)現(xiàn)和發(fā)掘能力才能報道的新聞。
怎樣才能發(fā)現(xiàn)和捕捉新聞呢?這是個大題目,此處只勾勒幾根線條:一是從觀察中發(fā)現(xiàn)新聞;二是從縱向和橫向比較中發(fā)現(xiàn)新聞;三是從解剖表象中發(fā)現(xiàn)新聞;四是從多維思考中發(fā)現(xiàn)新聞,等等。此處舉一個例子。
讓新手跟著有經(jīng)驗的“老記者”做一段時間,遠比閉門造車要學得快、學得好。
實習也是學習,失敗也就是兵家常事。每一次的挫敗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潛移默化,成為了知識和經(jīng)驗。拿編輯新聞來說,
由于沒有專線記者帶,
“北漂”生活是艱苦的,又是充實的,這段異鄉(xiāng)“充電”的經(jīng)歷成為四名學生心中難忘的回憶。這一次的實習讓她們對電臺這種相對來說比較陌生的新聞媒體產(chǎn)生了新的認識,拓寬了她們的新聞實踐面,在提高了大家的新聞采編能力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電臺節(jié)目的采寫和制作。
八個字——時間雖短,收獲不少。
【第4篇 新聞專業(yè)實習報告:新聞實習報告總結
新聞專業(yè)實習報告:新聞實習報告總結
我不得不承認我的實習更接近于一次獨立學習,而不是一份真正的工作。這次香港有線新聞臺的實習是我大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經(jīng)歷,香港媒體的工作態(tài)度和專業(yè)精神讓我更加感受到作為一個記者的使命感和態(tài)度。
一 關于有線電視新聞臺
有線電視新聞臺簡介:有線新聞臺是全球首個全日二十四小時以廣東話廣播的新聞頻道,包括《重點新聞臺》、《財經(jīng)資訊臺》、《24小時新聞臺》、《直播新聞臺》四條頻道,擁有五百多人的新聞團隊,每天24小時為客戶提供最新最快的新聞資訊。有線電視新聞臺更是香港首間建造“全數(shù)碼新聞中心”的媒體,率先帶領香港進入全數(shù)碼廣播。
二 實習前的準備
因為有線新聞臺沒有在內(nèi)地落地,所以在之前一直沒有看過它的節(jié)目。也可以說對它根本不了解。上網(wǎng)所能查到的資料也很有限。對它的了解,也是停留在學院老師對它的介紹。不過,在出發(fā)前,多留意有關香港的新聞,看tvb和亞洲電視的新聞,不但助于多了解香港最近的新聞熱點,還可以對新聞媒體的制作模式有個初步的了解。
另外,去香港實習臨出發(fā)前,還要注意檢查好自己的證件是不是已經(jīng)辦好,行李是不是帶齊。這些出發(fā)前的準備工作,如果不做好,那么就會給實習帶來很大的麻煩。
三 實習工作
這次能去香港有線電視新聞臺實習,對于我來說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機會。因為對于讀廣播電視新聞專業(yè)的學生來說,應該多實踐。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體運作方式。而在香港這樣一個寬松,自由的新聞環(huán)境,有線新聞臺是我們更進一步學習的理想平臺。第一天去新聞臺報到的時候,港聞部的采訪主任黃慶州先生第一句告訴我們的就是:“你在實習的過程中,能學到什么取決于你的態(tài)度?!倍宜€補充說,來實習的意義,就是把我們在學校里面學到的東西表現(xiàn)出來,電視臺不會從頭開始教我們。這翻話,是個指引,也是個提醒,他讓我明白到,在以后的五個星期內(nèi),能學到什么東西,都是靠自己。而且我們也不僅僅是代表我們自己,我們所代表的也是我們學院,還有他們對內(nèi)地學生的印象。
港聞部——每天都像是打仗
說港聞部(也叫assignment desk)是整個新聞臺最忙碌的地方一點都不為過。每半個小時更新一次的新聞,幾乎每一條新聞都要有follow up。有時候,一條新聞,又需要幾個記者采訪不同的部分,而這些新聞又是耽擱不得的。在assign desk里,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么叫做跟時間賽跑。
在港聞部實習的三個星期里,我們一般都是以觀察為主,高等法院,政府總部,教統(tǒng)局和立法院是我跑得最多的地方,其實就是法庭、教育和政務這幾個線條的新聞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負責這些方面的記者漸漸熟落起來,看多了他們問問題的形式,以后獨自做采訪,也上手得比較快。
每天晚上十點左右,記者就要打回臺里查自己的assignment,知道自己第二天要采訪什么新聞。在新聞量多的時候,一個記者一天內(nèi)做五條新聞也是很正常的事,這是在內(nèi)地媒體實習的時候絕對無法想象到的。
而team work對于電視媒體來說也是很重要的,這點,在我們上課的時候,也是經(jīng)常強調(diào)的一點。一條新聞的出來,不是記者一個人或者是編輯一個人的功勞。它需要全部人都很優(yōu)秀,如果是在拍攝環(huán)節(jié)中,攝影師拍得不好,擠不到好位置,那么無論記者的稿寫得有多好,畫面不好看,這不是一條好新聞。又或者,如果負責開車的司機,不熟悉路段,稍微開錯了幾個路口,或者是錯了幾個紅紅綠燈位,那么新聞做得再好,被其他電視臺先播出了,那也是輸了。所以,即便是看起來很小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如果這個team work里的成員不合作,做得不夠好,那么都會直接影響到這條新聞的質(zhì)量,長遠來說,會影響到整個臺的形象。這也是為什么新聞臺里面不強調(diào)英雄主義的原因。
另外,香港的電視新聞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他們不喜歡在新聞中出現(xiàn)具體的時間,這是因為有些重要的新聞在整天甚至隔天都要重播,如果新聞里面出現(xiàn)“今日早上”,“今日下午5點”這樣的時間詞,就會混淆觀眾。香港媒體的新聞較之內(nèi)地短,一般都是每天1分鐘到1分半鐘。在半個小時的新聞內(nèi),所含的資訊量就會加大,也是為了適應香港人節(jié)奏快,對資訊的要求快,準,好的習慣。
在觀察了三天之后,我得到了第一次自己實踐的機會:在一個公開場合上采訪教統(tǒng)局局長李國章。
因為在整個實習的過程中,香港教改一直是個熱點關注的新聞,所以每逢教統(tǒng)局長李國章出現(xiàn)的公眾場合,都會聚集一大批媒體的記者在外等候。當我到達了會場時,教統(tǒng)局的io(information officer)在一開始就說李先生今天大概都不會接受媒體采訪了,大家都似乎認為今天也是不會有收獲。但是大家也還是繼續(xù)等李國章出來,準備突擊采訪。
教統(tǒng)局的io又表示說李國章愿意接受媒體的采訪。我們又馬上把麥克風插上,等待李國章出來接受采訪。在采訪完畢后,記者們大多數(shù)都會聚集在一起,互相參考大家所記錄到的筆記和聽回錄音,來確保自己沒有漏掉任何的信息,有些不確定的還會反復問。而相互之間也會參考一下這條新聞怎么報。再打電話回各自的臺里向采主報料。在這次報料過程當中,我自己也犯了一個錯誤,我向采主說李國章沒有回應我們問的問題。因為這樣的說話,我是聽到另外一個媒體的記者這樣報料回她的臺里的,所以我沒有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想當然的覺得也應該是沒有回應的,就這樣跟采主說了。采主當時沒有說什么,就是叫我把派到的beta帶和音頻先傳回臺里,讓他聽。等新聞出了以后,采主再打給我說,其實李國章從他的問題中已經(jīng)是回應了我們問的問題了的,只是說得方式比較婉轉(zhuǎn),所以以后的采訪一定要經(jīng)過自己的分析,要注意聽被采訪對象回答的問題,如果遇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還要繼續(xù)跟進下去。有時候,新聞的角度和內(nèi)涵,就是這樣靠記者挖掘出來的。
后來漸漸多了自己采訪的機會,每次的采訪回來,都會有不同的問題出現(xiàn),幸好記者們都很樂意幫助我,告訴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夠好,需要改進,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例如說,剛開始采訪時,問的問題關聯(lián)性不夠強,不夠針對,有時問問題又過于絕對,令到被訪對象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又或者問完一個問題后沒有跟進。這些問題,在課堂上老師都有強調(diào)過要避免的,聽的時候好像很容易,但是到了自己真正操作的時候,經(jīng)常都是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題目和采訪對象,手忙腳亂,一拿麥克風,學到的東西就丟掉了一半,心里緊張得被訪對象回答什么都記不清楚,也無法說按照他們的回答繼續(xù)跟進問下去。后來自己總結的時候,也認為,在實習的過程中,保持平穩(wěn)的心態(tài)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遇到什么自己不熟悉的采訪對象時,就慌慌張張的。
港聞部里,給我感受的一點就是壓力。無時無刻都感受到壓力。在香港一個這么小的地方就有那么多的媒體,一條新聞做得好不好,大家都有目共睹。做得好的記者,通常都是行家爭相交流的對象,在業(yè)內(nèi)很受尊重。
當一個記者,在體力和腦力上要付出很多,當一個香港的記者,要付出的是雙倍的體力和腦力,這也是香港媒體競爭的激烈情況所決定的。記得年前在維多里亞公園,做特首曾蔭權的直播的時候,記者和攝像師就像洪流一樣,圍著曾蔭權,大家都是想要搶到一個好位置,我和同行的記者都被踩爛了鞋子,甚至連褲子都被扯破了。
專題部——專供我啃帶子的圣地
專題部一周出兩檔節(jié)目,一個叫《香港刺針》,由梁文道主持。專門針對熱門的事件,主持和嘉賓一起探討這個問題。形式有點類似鳳凰臺的《鏘鏘三人行》,不過不同的是,《香港刺針》的節(jié)目里面還會插入記者對這個談論的題目做制作的外拍,另節(jié)目的內(nèi)容更加豐富,而不是單純的talk show。另外一個是《時事寬頻》,是類似于香港電臺的《鏗鏘集》的一檔專題節(jié)目,相對《香港刺針》來說,《時事寬頻》的題材更為廣泛,可以是當前的新聞熱點,也可以是歷史人文,科學技術等等。
在專題部的實習時間只有一周,但是對于我來說,這一周的收獲特別的豐富。專題部對于我來說,像是一個巨大的圖書館,讓我靜下心來吸收他們前人做過的專題片。每天一早上班,我就是抱著一疊有小山高的紀錄片,跑去剪片室看。一天下來,可以看差不多7、8個小時的片,但是自己都不覺得累,反而一邊看,滿心歡喜的寫筆記,抄下他們好的制作方式。一個星期下來,寫滿了一個筆記本。
有時,在記者們有空的時候,會跟他們交流國內(nèi)和他們不同的制作方式,看到一些他們做的很棒的專題,例如中國戲曲、sars系列,醫(yī)護前線系列,還有一些國內(nèi)目前還沒有辦法涉及的區(qū)域的專題片,都會問他們整個制作的方式,如何采訪,怎么確定整個片的結構,等等。
在專題部的實習過程中,實踐的機會很少。但是在看的過程中,吸收了很多新的知識,新的專題片制作方法。少了出去跑的時間,更可以靜下心來回顧實習過程中,自己的不足和把之前來不及消化的東西,重新消化。對于我來說,這一周,也是自己進步的一周。
在整個的實習過程中,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yè)知識的匱乏,剛開始的一段時間里,對一些采訪工作感到無從下手,茫然不知所措,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難過。在學??傄詾樽约簩W的不錯,一旦接觸到實際,才發(fā)現(xiàn)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這時才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
實習后感:
在實習結束的最后一天,采訪主任請我們幾個實習生聚餐。在餐上,他對我們說了一番話,我到現(xiàn)在還記得很深刻很深刻。他說,記者這個行業(yè)就像是參加一個馬拉松比賽,很艱苦,獎品再豐厚也只能到了終點才能拿。起跑的快慢并不重要,在于的是你去跑的這個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會有人去幫你,是不是能勝利,都是靠你自己。他曾經(jīng)見過不少人,在剛起跑的時候,跑得比別人快,但是中途因為誘惑太多,而中途退出,或者是被人追上。相反,有很多一開始跑不快的選手,他們一直都在堅持著,跌倒了再爬起來,跌倒了再爬起來,一直跑到終點。
我想,這段話,不單單是對于一個記者來說,也是對于人生來說的。人生也就是一場馬拉松,怎么跑,都在于自己。要送給自己一個怎么樣的人生,完全都是靠自己。